「我的坚持好象给你带来困扰了。」她说。
「不不不,没有的事。」我赶紧否认,是不想让她知道其实我是因为不好意思。
在吃面的时候,她很认真地拿起一旁的报纸看着,我一直好奇她在看什么,为何这么认真,等到我凑近一看,原来她正在欣赏一篇副刊文章。
我不想打扰她,所以也就没有说话。她看完之后双眉之间多了些许愁怅,我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我拿过副刊一读,原来那是一首诗。
第四部分第4章(14)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我不是中文系的,所以我不知道这是谁的诗。如果你问我民法第十一条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同死推定」。
又什么是同死推定呢?就是二人以上同时遇难,不能证明其死亡之先后时,推定其为同时死亡。
又「同死推定」都用在哪些qíng形上呢?因为篇幅的关系,如果你有兴趣,我们改天再讨论。
「这是什么诗?还是……我该称它为词?」
「这是宋词,李清照的一剪梅,而且这只是上半段,它还有下半段,我认为一定要上下两段同时呈现,才有那满满的相思愁。」
我看着艾莉说话的眼睛,以及那种认真的神qíng,不禁看得出了神。
「子学,你在发什么呆?」
「啊!没有!没有……既然妳说要上下两段同时呈现,那下半段是什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qíng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
「这首词是李清照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在月满西楼的时候,愈发感受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苦,因此借着这首词寄托qíng意,她用花比喻自己,用水比喻她的丈夫,你知道最jīng华的是哪一句吗?」
「哪一句?」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为什么呢?」
「这一句看似愁怅忧柔,但其实是qiáng而有力的,它的意思是当思愁在眉间消失的时候,却在心头涌现,完全表达了相思之qíng无法排除的苦痛。」
她似乎可以感觉到李清照的心酸一样,眉头稍锁,语气中显得有些落寞。
「妳渴了吗?」
「嗯?什么?」
「我带妳去买杯热咖啡,然后我们去沙滩走走吧。」
「嗯。」她终于笑颜逐开。
买完了咖啡,我们徒步走到沙滩上,一路上艾莉的话变少了,可能是因为那首诗影响的吧。
但当她一旦踏上沙滩,整个人立刻变得不一样。
她像个孩子一样往海làng跑去,在一阵阵白色的波làng间来回奔跑着,我远远地看着她,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如果我不认识她的话,我可能会以为她是个天使,在làng花之间舞动着曼妙的姿态。
过了一会儿,她吐着舌头回到我旁边,说海水好冷、脚好冰。
我笑她的可爱,在沙滩上挖了一个dòng把她的脚埋进去,免得被风chuī得痛了。
她看着我,左手托着下巴,我问她在看什么,她只是笑一笑。
「子学,你喜欢古诗吗?」她问。
「古诗?我不能说喜欢,因为我没有研究。」
「我也没有研究,但喜欢不需要经过研究。」她转头看了看我,扬起了嘴角笑着。
「是这样啊?那……大概吧,或许吧,可能吧,我是喜欢古诗的吧。」
「为什么这么不确定?」
「因为我找到了另一个不能确定的理由了。」
「什么理由?」
「面对古诗,我只会读、会写、会念,但我感觉不到其中的起伏,我感应不到作者的心绪,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看了古诗之后竟然是愤懑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看了古诗之后竟然是哭泣的。」
「你的意思是说,你不明白诗的痛,也不明白诗的苦,所以不知道怎么喜欢?」
海风chuī来了一阵风沙,打在小腿上有些刺痛。
我点点头,她笑了一笑,继续说:「其实古诗表达的很简单,只是其中的语意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我们需要去解释它罢了。」
「怎么说?」
「没办法言传,这只能意会。你这么聪明,一定可以意会的,相信我。」她很有信心地拍着我的肩膀。
「有时真羡慕你们中文系的人,念的书多,气质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