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渣掉的前男友是鬼王_作者:方舒(84)


  夜市摆摊具有极强的机动性以及较高的利润,非常适合他这种三两天跑一个地方的人。
  孟青朗这几年靠着摆摊赚了不少生活费,现在花钱如流水,万一他做的“忘情”没有用还得有额外开支,孟青朗思来想去,决定重操旧业,抽空余的时间,赚一点是一点。
  这天,他正在批发市场搜寻好卖的货,就收到了冯老头的电话。
  “孟小子,快点回来,家里来客人了,说是来找你的。”
  有人找他?
  鬼找他的倒是有,但是人……不知道为什么,孟青朗脑海中瞬间闪过某个熟悉的人,他放下手中的小手串,直起腰试探着问:“谁?”
  “好几个人呢,说是看了你的新闻来的。”
  那就猜错了,孟青朗略有些失望:“新闻?”
  “就上次,小枫写的那个,”过了会,冯老头似乎走到了外面,院里的蝉鸣声有些吵,电话里冯老头的声音忽然小了很多,“好像特意来的,看着很有钱的样子。”
  有钱!
  作者有话要说:收藏又被我的美貌冻住了,心累,做一个美少女就是这么难~

第46章 夏日冰饮
  孟青朗赶回四合院的时候,冯老头正在陪几个客人喝茶,旅行包、休闲服,孟青朗不知道冯老头是从哪看出他们有钱的。
  “哟,回来啦。”冯老头摇着蒲扇招呼一声,转头跟客人们介绍,“这就是我们老冯家的厨师,绿豆糕他蒸的。”
  几个客人站起来喊着“孟老师”跟他打招呼,孟青朗听着这称呼就觉得浑身发毛:“喊我小孟就行。”
  后院走出来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估计是去厕所的,孟青朗算是明白冯老头的“有钱”了,这人身材微胖,脸圆圆的看着就是老话里说的“有福”,又一丝不苟地穿着西装,不是推销也至少是个经理了。
  “这就是孟老师吧,幸会幸会,这么年轻,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孟青朗被他热情地抓着双手,有点不好意思,笑着客套:“我就做个饭而已,您是?”
  西装男立刻递出自己的名片:“您好,我是容鼎斋食品开发部的总经理,这次来是想问问孟老师,那个绿豆糕的方子,不知道卖不卖?”
  容鼎斋是国内有名的连锁糕点铺,线上线下都有,孟青朗看着他的名片,先请这几位在马扎上坐了才说:“刘经理怎么知道我会做绿豆糕的?”
  刘经理笑出眼尾纹:“我跟《针眼看美食》的总编辑是朋友,张记者带绿豆糕去的时候我正好也在,就尝了尝,说实话,容鼎斋的绿豆糕卖的也好,但是跟孟老师的作品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您已经尝过了?”背着旅行包的小女生好奇问他,“真的像文章里说的那么好?”
  刘经理立刻竖起大拇指:“有些味道,会让人感觉到文字的匮乏。”
  众人一脸惊叹的表情,孟青朗就好奇了:“文章里说什么了?”他怎么记得当时张晓枫是来写炒鸡的?
  “我带着这期的杂志呢!”小女生替他翻开。
  【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感动,我承认,做《阵眼看美食》总编这么多年,吃过无数美味、评价过无数餐厅,大多数时候都以极其苛刻的眼光挑剔着,但这个……我无法挑出任何不足,或许唯一的不足是模子老式没有新意?
  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它只是一块平平无奇的绿豆糕(附图),就像大街小巷贩卖的老式糕点,然而舌尖触碰的那一刹那——对不起,用文字谋生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词汇的贫瘠,只是用描绘不及百分之一的文字试着向你们介绍,这款梦幻般的糕点。】
  看到这孟青朗已经囧了,他也觉得用系统方子加轮回池井水做的绿豆糕好吃、解暑,但是……没这么夸张吧,看当时大家吃的时候也都没太激动。
  【我对于绿豆糕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那是1974年的冬天,父亲冒着大雪回来,给我和我的兄弟带回来一包有些破碎的绿豆糕,那是我第一次……】
  几个人就这么坐着看他读文章,盯得孟青朗不好意思,占有一整页篇幅的文章很长,孟青朗大致略过这位主编的回忆,来到直接描述的后半段。
  【它的外表色彩微绿,孟先生似乎采用了某种手段,让它保留了绿豆外表的颜色,不张扬,看起来很安静,这让我想起了早逝的父亲,清隽儒雅,它就像一个君子,软绵、清爽带着微甜,不过分刺激你的口腔,却又让人入口难忘。
  ……
  绿豆的清香混合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像是井水的清冽,微甜、微凉,我收到它的那一天,办公室的空调正好坏了,接近四十度的炎热让人焦躁,我竟然因为自己的暴脾气差点错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