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旅行_作者:凉蝉(17)


  “走吧。”高穹催促他,“他死之前还在手稿上添加过内容,我们可以赶过去看看他把手稿到底藏在了哪里。”
  “所以欧庆到底是谁?”章晓问。
  欧庆是一位文物商人,准确点儿来说,他是销赃的。
  吉祥胡同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上,旧时是皇宫中太监居住的地方,有人满屋富贵,也有人穷得连自己的宝贝也赎不回来。但大部分人一生都在紫禁城里头奔忙,末了因为无妄之灾受到牵连,尸首以草席一卷,便扔到乱葬岗上去了。
  欧庆不是太监,他是太监的儿子。
  他的养父是宫中的一位公公。武昌起义之后,宫中人心惶惶,愈加不安定。欧庆随养父住在吉祥胡同里,隔三差五地便看到养父悄悄从宫中带出好东西,让他藏起来。
  一开始带的还是小物件儿,塞在冬季的厚衣袍里,藏在食盒之中,也能平安带出来。后来越来越乱了,带出来的物什也越来越大件,御制的花瓶、摆件、玉兔玉狮子,全都不要命地往外头倒。欧庆虽然在自己的手稿里没有提及自己养父的名称,似是十分厌恶,但他确确实实是因为变卖这些宫里头流落出来的宝贝才活得滋润富庶的。
  后来大清亡了,养父也病死了,欧庆清理遗物时发现养父屋中有一个地窖,想办法打开之后,发现里头竟然全是无法估价的宝物。
  大件的有水晶花瓶,白玉摆件,小件的则林林总总,从女人佩戴的珠钗到宫中大人们吃饭喝汤的银勺子,应有尽有。欧庆随着养父干了多年这倒卖销赃的买卖,可也被满地窖的宝贝震惊了。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养父偷偷运出来,想着以后养老归安才使的。他们是不入流的阉人,却比宫中的王爷娘娘们更敏锐地察觉到清廷这棵大树就要撑不住了。
  既然撑不住,那也无法荫蔽自己,于是干脆再从这树上捋一把树皮再走。
  欧庆一件件点数这些文物并记录下来,这是他这本《吉祥胡同笔记》里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而欧庆是一个文物商人,既然手里头多了这么多货物,他断然没有不卖的道理。
  “卖的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卖,卖了多少钱,谁买了,欧庆全都记录在手稿里头了。”高穹带着他往胡同里走,“这手稿欧庆是留着以后当后路用的。他想要钱,又想要稳妥。”
  高穹的话前所未有的多。章晓听得很认真。
  说完了吉祥胡同的事情,高穹看了看章晓,或许是因为有一个认真又诚恳的听众,高穹没有停下讲述。
  “民国时没有管理文物的法律,也没有可以限制文物流失的规条,恰好那时候又有许多外国的倒卖商人来到中国,流失到外头的文物数都数不过来。”高穹微微皱起眼皮,似是在回忆,“大到佛像,小到一颗两颗珍珠,只要是说来自东方古国的神秘礼物,在国外就一定有很大的市场。很多外国人不懂文物,也不懂说官话,所以他们必须要依靠本土的文物商人。”
  “欧庆这些人,帮着把我们的文物卖到外头去?”
  “不止,他们卖现成的文物,也卖不存在的文物。比如有个外国人看到自己朋友买了一尊双耳鼎,他也要一个,出价是五十万大洋。但双耳鼎世间只有一尊,怎么再卖?他们就会造假。”
  章晓听得入神了,连连点头。
  “还有另一种情况,同类型的文物数量不止一个,他们会留下一个,毁掉其余的。”
  “奇货可居。”章晓连忙接话。
  他好像看到高穹笑了笑。但这个动作太细微了,他一下没捕捉到,想了想又不敢确认。
  高穹一定很喜欢这个工作。章晓心想,他说了这么多、这么多的话,而且是跟自己。
  “不过欧庆跟这种文物商人有点儿不一样,他不跟外国人做生意。”高穹带着他继续往前走,“不知道是因为他养父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小贴着皇城根儿长大,经历过洋人的火枪大炮,所以对他们有敌意。总之欧庆在手稿上写了很多外国人的坏话,说他们臭,说话叽里咕噜听不懂,还特别爱装行家。欧庆最讨厌的,是他们在北京城里大摇大摆逛街的样子。”
  章晓觉得这位欧庆有点儿意思:“他自己不也在倒卖销赃么?”
  “同是销赃,销给富商或是军阀的,和销给洋人的,彼此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出很多等。”高穹走到一处四合院门前停了脚步,“到了。”
  这是东吉祥胡同的尽头。面前的四合院不算小,但门口的两尊石狮子不知为什么只剩了一只。剩的那一只神情仍旧凶恶,但看上去气势大减,反倒有些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