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连篇_作者:青丘(18)

2019-03-14 青丘 灵异神怪

而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总是一头简洁的花白短发,显得不是那么年迈,还是很有精神的样子,衣服一直都是蓝灰色的,很整洁,到了冬天,她会围一条很老式的围巾。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总是在我闯祸后,不骂我也不打我,而是拉着我的手,低头给人家赔不是。我一直认为奶奶是个软弱无能的老妇人,直到那件事之后……
那是一个暑假,只有十二岁的我陪着奶奶一起去了她的家乡,算是避暑。奶奶的家乡在祁云山下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上,我们坐着火车,下了火车后是坐汽车,而最后的一段路居然还得由拉牛的农夫带着我们进了山里,天气特别炎热,坐在牛车上的那种颠簸非常折磨人,奶奶只是偶尔用手帕擦一擦汗,然后担心地看着我问我吃得住热么?我摇着头说没事,第一次坐这样的牛车其实我还是很起劲的。大概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镇口的牌坊,奶奶塞给了车夫一些零钱就拽着我的手向牌坊里走去。
镇子很萧瑟,与其说是镇子不如说是一个小农村,门口挂着早就褪了漆的木雕,在路旁的参天大树下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土地爷的香和馒头什么的,几乎没什么年轻人,只有些老人在收拾农活,扎着草谷堆。
我们走进村,对我来说一切都显得十分陌生。而奶奶则是用一种非常复杂的眼神看着这里的一切。也是,匆匆半个世纪过去,爷爷早早就离开了人世,而奶奶终于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我那个时候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历尽沧桑,只是觉得奶奶对这里有着非常深的感情。现在居住在镇子里的人,几乎没有认得奶奶的人了,所以一路上都没有人来搭讪,奶奶的娘家姓许,民国的时候是这一带出名的书香门第。当然到了文革的时候,那些老黄历的东西全都被毁坏殆尽,就连唯一的一座观音庙也在那个时候被改成了村委社区。
奶奶让我挽着她的手,在村里走了好多圈,照着原来的记忆寻找可能知道许家的人,最后在镇子中找到了当年在许家干过短工的老王头。
奶奶一眼就认出了老王头,便笑呵呵地走过去和老王头打招呼:“王二哥,你还记得我么?”
老王头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许久才认出奶奶,激动地几乎跳起来,连忙招呼我们去屋子里坐。
我们进了屋子,房里家具很少,而且式样非常老旧。老王头给我和奶奶倒了水,又拿出一些山枣子给我们吃。我看得出老王头很尊敬奶奶,他和奶奶说话的时候都称呼她“二小姐”。
老王头搬了个板凳坐在我们旁边,吸了口土烟开始说:“二小姐,你怎么才回来看呐,哎,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老爷子在你出嫁不久后就死了,你大哥一个人撑不住许家门面,最后也搬到外地去讨生活咯,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奶奶叹了口气,五十多年过去,往事如烟的感觉只有经历过岁月的人才能明白和体味,当时的我不明白奶奶那声叹息代表了多少遗憾和无奈,只是一味好奇地看着周围的景色。
我那个时候玩心特别重,对来到那么小的村镇很好奇。其实一进村子,我就发现了一个封死的漆红大棺材斜插在地里,而且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着红色的绸子,风一吹过,镇子里各家的门上纷纷飘起红艳似血的绸带,我心里并没有感觉到害怕,反而有一种奇妙的好奇感,我去抓那些红布头,但手却被奶奶抓了回来,她摇着头说:“那些东西可不能碰啊,小孩子听话好好坐着。”
我歪着脑袋看着奶奶问道:“阿奶,为什么门口有口大棺材啊,还有,大家为什么都挂红布头在门口?”
奶奶看了看老王头,显然她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挂这些辟邪的东西。老王头眼神闪烁,像是要躲避什么东西一样,显得很害怕回答这个问题,他回头看了好几眼,才凑近我们压低声音说:“哎,这也没办法,镇子里出了事,闹疫灾,前段时间死了好多人,现在能够平安无事,都是多亏了一个老道士的指点,他告诉我们,这里闹的是黄大仙(黄鼠狼),要给大仙弄一个大宅子,大仙住的是棺材,所以要用上等黄梨木做一口大棺材,横插在镇口,算是大仙的府宅,家家户户都还要挂上红布头抵灾。”
奶奶看了看四周皱着眉头,然后回头问老王头:“那么现在这里一个许家人都不在了?”
老王头点了点烟袋,低头想了半会,突然抬头说:“二小姐,你还记得你有一个表亲家么?他还住这里,叫……叫许皮子的。”
奶奶点头说:“记得,记得,他父亲是个木匠,当初他年纪轻轻手艺就非常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