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书斋_作者:弄清风(311)


  小乔仔细想想,年轻时候的父亲其实也是挺不靠谱的一个人。
  可就是这个失败品,如今却意外地发挥了它的作用,小乔心里还是高兴的。
  商四看着小乔变得温和的目光,伸手揽住陆知非也心情大好。
  而那只被老鼠抬走的匣子,也顺着水流从下水道里冲了出来。它顺着河流往下游漂着、漂着,继续着它的奇妙之旅。
  他们看到在河边浣洗衣服的姑娘捞起了匣子,精致的牡丹扣躺在她粗糙的长满了老茧和冻疮的手掌里,让她的眼睛里生出了别样的光彩。
  她没有动用匣子里的东西,却用自家仅剩的米粮救济了几个伤兵。几年之后,她嫁给了其中一个,实在没什么钱置办嫁妆,就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枚牡丹扣,别在自己的大红嫁衣上,照着镜子的时候,她从不知道自己也可以那么漂亮。
  可没过一天,战火就烧过来了。她来不及取走匣子,就带着那枚牡丹扣跟着士兵离开了故土。
  匣子被到处烧杀抢掠的敌人从屋子里搜了出来,可他们并不知道仇恨的眼睛正在暗处盯着他们。几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从角落里冲出来,手里拿着铁锹和锄头,趁他们不备就是一顿猛揍。
  匣子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
  一个小个子的庄稼汉被打倒在地上,眼看敌人的刺刀就要落下,他不甘地瞪大了眼睛,手却忽然摸到一把小刀,然后想也不想用力地刺出。
  那是一把裁纸刀,小乔用它开启过很多密信。如今它插在敌人的喉咙里,变成了一把武器。
  汉子们侥幸活了下来,收起匣子和散落的东西走了。
  奇妙的旅程还在继续,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商四的指尖流转。他们看到向往着学堂的少年拿起了匣子里的钢笔,终于端端正正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流浪的诗人吹着老旧的口琴,在漂泊的孤旅中,安慰着离乡背井的人们。
  百年沧桑,眨眼而过。匣子从南到北,周游了整个中国,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
  吴羌羌很感性地红了眼眶,不顾旁边的熊孩子“妈妈你快看那只鸡在哭”的惊讶声,问小乔:“还要把那些东西收回来吗?”
  小乔摇摇头,他静静地靠着崇明坐着,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平和。
  这样就可以了,这样已经很好了。
  他曾经以为自己的故事断在黄浦江上,但没想到留白处还有余温,那是光明,而温暖的。
第123章 莲子汤
  告别民国风光再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陆知非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看看周围耸立的高楼大厦,再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即使自己并没有真的经历过那些战火和流离,都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和平真好。
  但他首先要面对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虽然书里的时间流速和外面不一样,可他在书里待了那么多天,现实世界也已经过去了三天。也就是说,他旷了整整一天的课。
  而且因为陆知非头上挂着个系草的头衔,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识他。于是陆知非一回到学校,就被抓去批评教育了。
  陆知非认错态度良好,但严厉的教授仍然扣了他的平时分。为此商四好几天求欢不成功,因为他的圆圆醉心学习,没有时间谈论儿女情长。
  商四积了一肚子邪火,再加上书斋里又来了几个求学的妖怪崽子,嘴边竟然冒了个痘。
  陆知非很好奇地问他:“你以前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
  商四觉得圆圆不爱他了,躺在院中的藤椅上静静地看着天边云卷云舒。与此同时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刚才的问题,以前他是怎么活过来的?
  好像不怎么记得了。
  自从陆知非正式入住书斋后,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说以前商四的生活是黑白色的,那是他用自己的笔和墨勾勒出来的颜色,很风流写意,但看久了,未免有些单调无聊。
  陆知非本身像是无色的,就算有,也像江南的水那样,很浅很淡。但他为商四带来了很多斑斓的色彩,以至于商四渐渐地觉得从前的日子都像是弹指一瞬,变得模糊又遥远。
  “圆圆。”商四又开始叫唤起来,他没事儿干的时候就喜欢叫陆知非,变着花样地叫他,并且乐此不疲。
  陆知非正好端着冰镇的莲子汤从厨房出来,“起来喝点东西。”
  商四盘腿坐起来,仰头看着他,“圆圆真好看。”
  “夸我好看也没用。”陆知非把碗往他手里一放,“自己吃。”
  莲子是刚剥的,太白太黑一边打闹一边偷吃,足足剥了大半天才剥足一碗。剥完莲子就不得了了,恨不得在自己脖子上挂一块“莲子是我剥的”的牌牌,功劳大得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