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仙门混北欧_作者:全金属弹壳(258)

2019-11-17 全金属弹壳

    陈大仁不要,陈松说道:“儿子的不就你们的?收下吧,存着以后给我娶媳妇,放我手里估计就乱花了,昨晚我请同学吃饭就花了小一万。”

    这话有用,陈大仁打听了他们昨晚的花销疼的心里哆嗦,痛痛快快的把银行卡给扣下了:“你个王八犊子乱花钱啊!”

    “爸你怎么老喜欢骂我的时候把你自己也陷进去?”陈松穿上衣服起床,问道:“我妈去哪里了?”

    陈大仁道:“去村口湖里捞鱼藻了,你不是喜欢吃鱼藻饭吗?”

    陈松道:“那我去帮她。”

    鱼藻是本地对一种水藻的俗称,这水藻属于绿藻,学名叫狐尾藻,或者说它属于狐尾藻中的一类。

    当地人之所以称呼它为鱼藻跟一段历史故事有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流传,事情发生后有人写了一曲童谣,说是‘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这首民谣的意思是说鱼在何处?在水藻之中,它们长得肥头大耳,摇摆尾巴快活无比。王在何处?在镐京之中,天天饮酒为乐。

    毫无疑问,这民谣是用来讽刺周幽王无德失政,因为流传广泛后来被收入了《诗经-小雅》,名字便叫做《鱼藻》。

    民谣中的鱼藻指的就是狐尾藻,它们也有着历史悠久的血统,遍布中华大地各处,凡有池塘水泊处都能见它们踪影。

    在清澈湖水中长大的鱼藻是可以做食物的,做法跟槐花类似,用清水煮熟去腥后洒上面粉继续蒸食即可,蘸点酱料、蒜泥之类味道很不错。

    陈松从小喜欢吃野食,对诸如野菜、野花、野水藻之类的东西充满兴趣,其中在这些野食中,他又格外喜欢鱼藻饭。

    洗涮后他向村外走去,四条小狗你追我赶的跟在后面,好像四条小尾巴。

    清明节过后,春光已经遍洒浙西南,起伏的山峦上长出了绿草红花,村口的池塘里也长出了娇嫩的鱼藻。

    有好几个妇女正在池塘边上掐鱼藻,罗秋莲便在其中,陈松找到她后便挽起裤腿下水跟着捞了起来。    一年之中,要吃鱼藻得趁春天,最好的时节就是清明节到端午节之间的个把月。

    此时鱼藻很嫩,等到天气转热它们生长很快,那时候便老了,而且吃起来有股水腥气,除了灾年即使是贫困人家也不会吃了。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即使是春天采摘鱼藻也只摘取嫩藻心,延展开来的藻叶是没人要的。

    看到陈松下水,四只板凳狗也跳了下去:噗通!噗通!噗通!噗通!

    见此陈松又赶紧出水把它们抱上去,池塘水还是挺冷的,成年狗倒是无所谓,狗崽下去泡水容易感冒。

    作为兽医,他很清楚犬科动物感冒会多麻烦。

    看着他一只只捞小狗,同在采鱼藻的二婶抬起腰笑道:“小松呀,这是哪里来这么些狗崽?”

    陈松道:“我买的,准备带出国去卖给欧洲人。”

    本来皱着眉头的罗秋莲听了这番话后纳闷了,她本想问上几句,但看到村里人都在问儿子关于欧洲的见闻,便没有插嘴,弯下腰又干了起来。

    陈松一边应付好奇的村里人一边再度下水,母子两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摘了一篓子鱼藻,这就足够了。

    看两人要走,正在垂钓的陆家大爷从渔网里拎出一条鲫鱼递给他们:“大仁媳妇,这鱼拿回去给松子炖炖,这孩子天天吃外国鱼,今儿个回来了让他尝尝村里的鱼。”

    春天鲫鱼不够肥,它们在池塘底下蛰伏了一个冬季,脂肪消耗的厉害。不过正因为冬季缺少食物,它们长期不怎么进食,所以土腥味很淡。

    罗秋莲客气了两句喜滋滋的拎着鲫鱼往家里走,这就是好些人即使有条件也不愿意搬到城里的原因,浙西南讲究宗族亲戚,乡亲之间关系多数处的很好。

    两人回家摘起了鱼藻,陈松干着活问道:“妈,明天镇上的集是吧?”

    罗秋莲道:“嗯,怎么了,你想赶集?”

    陈松说道:“我去集上看看,好几年没正儿八经赶个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