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不向官府报信的原因,不说项央也知道,无非是信不过王英那帮老油条,怕这边帮他们破了案,那边转身就把他们抓起来,若说对这帮捕快最了解的,还是帮会中人。
而项央在他们看来属于岁数小,心肠好,耳根子软的角色,再加上刚刚帮他们解了围,这才破釜沉舟向他告密,当然,如果他不答应,这帮人估计也不会放他离开了,看后边几个拿着钢刀的汉子就知道这些人的打算。
项央倒不怎么担心,只是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安老大是小刀会的帮主,起家的底子不干净,这些王英他们就查不到?只怕拐卖案一发,县衙第一个盯上的就是安老大和小刀会。
还有这帮人只说安老大过去参与拐卖,但蓝大先生的儿子是不是在其中呢?如果不在,他这么冒失的闯进去,未必能讨得了好。
这个案子之所以变成大案要案,起因就是蓝先生在背后发力,说句难听的话,没有蓝大先生的儿子失踪了,安远县未必会受理什么拐卖案。
这是现实,而他如果真要掺和进里面,肯定也是以帮蓝大先生找回儿子为第一要务,剩下的才是为民除害,解救无辜之人。
不是他趋炎附势,谄媚小人,而是现实如此,他要是不听王英的安排擅自卷入案子里,还没有成果,完了又得罪了小刀会,这就是只付出不收获。
项央没有为他人付出奉献的精神,从本质上来说,他也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圣人,有点小聪明,有点自私,更多的还是为自己的利弊考虑。 “也就是说,你们其实也不知道蓝大先生的孩子是不是安老大派人拐走的?”
项央摸了摸下巴,抬眼看着青年和身后大汉们忐忑的表情,这帮人想借着他的手搬倒自己的老大,从而退出小刀会,毕竟老大都没了,小刀会不散自溃,同时,他们又不想因为自己过去拐卖的犯罪行为进班房,想找自己解围。
“八九不离十,项捕快,最开始我就说过,安老大从拐卖人口起家,又是个心狠手辣吃独食的,这安远除了他没人敢这么干,所以我们有九成的把握是他做的。”
末了,青年看到项央脸色还是没有松动,继续道,“项捕快想是猜测县衙王捕头应该早就注意到安老大了吧?
事实上从案发一开始,安老大被王捕头叫道衙门盘查过不至于一次,不过始终没有收获,原因就在于安老大将拐卖的人藏在一个十分隐蔽之处,没有人证物证,拿安老大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
之前我也说了,迫于安老大的威势,我们也跟着做了几次违背良心的事情,知道一些安老大的秘密,只要项捕快能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愿意帮您找到那个地方。”
青年说话的时候,一脸的忐忑,也不知道项央能不能答应,可不可以做到,只能说他们一切都在赌。
出卖安老大,退出小刀会,避开巨熊帮的侵扰,同时不被官府通缉,能正大光明的生活在阳光下,这是他们这几个兄弟仅有的心愿,而他们能抓住的,只是这个刚刚认识,还不太了解的项央。
“保证你们的安全?说实话,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对我这么有信心,我也只不过是新上任一天的捕快罢了,没你想象的那么能干。”
项央也的确不知道这帮人脑子是怎么想的,拿他当救命稻草,却不知道他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实力和影响力,真要是在这帮人的帮助下破了这个案子,顶多是让他们做污点证人,减轻一些刑罚,在大牢里少蹲个几年。
这其实就是一个因缘际会的问题了,也不是单单一个当面影响下达成的结果。
先说以这个青年为首的众人,算是一个小团伙,在小刀会中也是抱团取暖,大家认同这个青年为首领,愿意跟着他干事,所以青年代表了这批人的意愿。
再说青年自己,在小刀会干了挺长时间,没杀人放火,但也没少做违背良心违法犯罪的事情,内心煎熬之余,还要被动接受巨熊帮层出不穷的捣乱与挑衅,小刀会的实力又不足以和他人硬拼,长时间下来,心里已经是烦不胜烦,处于一个崩溃的边缘。
今天遇到项央为他们解围,又顺口提醒他们尽早脱离小刀会,说出他们的心声,一时间百感交集,感性压过理性,所以把一切都压在项央身上,希望取得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