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佬成为小号[修仙]_作者:天泽时若(276)

2020-03-09 天泽时若

    虽然在保持环境卫生上,净世咒目前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避尘咒的地位。

    世事总不能尽如人所料,越知涯想,对于始创者而言,他们研究出的术法,或许会被开发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大师兄?”

    越知涯察觉到君洞明双目中掠过一丝闪瞬即逝的奇异之色,片刻后,他的目光才恢复正常,向着师妹的方向略带肃穆地轻轻颔首。

    禹洲靠近外海,与阆苑存在贸易往来,乃有名的繁华富庶之地,在原来的城镇之外,还有不少迁徙来此的凡人所形成的聚居地。

    访道村便是这么一个地方,此地距海不远,统共一百来户人家,大半以饲养旋龟为生,因为村中人的祖籍几乎都不在本地,所以对邻居的来历也不够了解。

    因为村子太小,形成时间又不长,所以并没有设立灵府或者知文府,村民的孩子基本都先由家人教导识字,到了年龄后,便送到附近城镇当中,试试看能否拜入仙门。

    辛先生总是穿着身清素的书生装,在访道村中,算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物,他五官很普通,就像是每一个跟你在人群中擦肩而过的路人,惟有气质异常温和,从不与别人产生争执。

    偶尔在手中活计忙不过来的时候,村民便会把孩子放到辛先生那边,让他帮忙看着,大家公认辛先生虽然不是修士,但绝对是整个村庄中最有学问的人,屋子里的东西除了书籍字画就是笔墨纸砚。

    他没有辜负邻居们的期待,时不时就带着小孩子们读一读书。

    “……天下五洲之中,在所有有智慧的生灵里面,人类数量的最多,占地也最广,灵府的仙人曾言,此乃常年以道德教化四方,使万众归心的结果。”

    辛先生坐在一群小朋友中间,拿着书开始讲解,他每每说到这里时,心情似乎都会变得特别好,先忍俊不禁地笑了半天,才继续道:“读史,读得并非史官——额外声明一下,这里指的并非明川真人,而是负责记录历史的那些人——所书写的内容,而是事件背后隐含的道理。”

    “登仙宫,乃是仙门中传承最为悠久的古老门派,他们有一门很有意思的功法,叫做《内府经》。”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尤其真心地夸了一句,“这门功法相当厉害,可惜被青帝出手,断了传承。”

    旁听的小朋友们不明觉厉,有些已经在板凳上来回摇晃,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写满了对睡眠的渴求。    辛先生没急着讲课,而是笑呵呵地拿了一小包糖,挨个分给小朋友们——嘴里含着点东西,就算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至少不会随随便便就因为睡着而从板凳上掉下去。

    “登仙宫有一部《太霄内书》,说是一部书,但若将其中的内容付诸于纸张,恐怕我们整个村子都放之不下。每个世代,登仙宫的真人们都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一些添补,他们不会删除原先的部分,就算发现以前写得不对,也仅仅是加一些注释,这就让他们成功保留下了上古诸世代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坏处是内容越来越多,而且看起来太过杂乱,到了人君世代,就算连他们门内的精英弟子,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部书上。”

    辛先生慢慢地讲着,倒也并不在意周围的小朋友们是否认真听,天色渐晚,海边风大,他搬了个炉子过来,不紧不慢地烧开一小锅水,然后往里头下豆腐。

    水豆腐很嫩,碰一下就碎了,在滚水里没烧一会,就被辛先生拿勺子捞起来,放进每个人的小碗里——这些碗不会由讲课的先生提供,毕竟根据其他村民的说法,这位打扮得特别温雅的书生跟很多同龄人一样,都是挺不爱洗刷碗筷的一个单身汉,但小朋友们在知道能有吃的之后,都会自觉携带上合适的装备。

    豆腐进碗,再蘸一点生蚝熬的酱,对小村子里的孩子来说,便能算是一道美味。

    “若是讲究一些,可以用肉汤滚豆腐,至于肉汤怎么熬,各人有各人的法子。以前有一……有一位仙君,仔细研究用鱼汤熬煮如何,以牲畜之肉熬煮如何,以山鲜菌菇熬煮如何,以单一菜品做汤熬煮如何,以多种菜品混合做汤熬煮又会如何,为着将豆腐煮的美味,研究结果写了一整本书,虽是游戏,也做到了十二分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