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余生_作者:齐氏孙泉(111)

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红雾弥漫, 气温随着时间的流失稳步下降中。从一开始的三十度以下, 直到渐渐接近零度。而伴随着气温的下降, 气候也变得更加恶劣。

期间下了两场雨,雨水被无红雾感染带着浅浅的红色。酸性,大规模土地被彻底污染。狂风一日赛一日的大, 对于新房还好, 那些已经住了二十几年的老房子每天听着屋外延绵不绝的狂风, 整个人都会被那绝望所包围。

而眼下,取暖又成了很大的问题。

论理,东北这边有十分完善的取暖方式。可除了穿棉衣外,多数取暖都是建立在电力和燃烧取暖上。前者自然不可能了,而后者更加不可能。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而现在维持人呼吸的氧气就已经让人费劲心力了。

村子里开始有了死亡的人。

从第一个死亡的人被发现了以后,就仿佛打开了地狱的大门,不过个星期的功夫,死神已经悄无声息的带走了二十几人的生命。

有绝望中自尽的, 有夜里大风吹开门窗人被毒死的,也有受不了太冷,在屋子里烧炭窒息死亡的。

发现尸体的人, 都是去各处送氧气的人。那三个解放军还好,而剩下的几个普通人已经因为太多的负能量开始有了辞职的心思。

再高薪的职业,见多了这种生命的绝望心里也是承受不起的。

有人不想干了,村长就只能再想办法招募新人。

可愿意干的人又有几个呢?

“死这么多人了。”杨芜看一眼敖木记下来的名单,“别村情况呢?”

敖木道:“听医疗队的说,也许是准备充足,全县数咱们村死亡人数最少。就是乡里当前也有将近两百人的死亡记录。死亡最多的是隔壁乡的一个小村,光这次死了就是小四百人。全村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

不足三百,听着人不少。可放在这村子里,可能一条街的房子都填不满。

杨芜顿一顿,又问道:“那其他地方呢?全国其他地方知道吗?”

敖木摇头:“我只知道,咱们这个藻类制氧在所有计划里是相对成功的。虽说发电方面很麻烦,但产出的氧气确实降低了送氧的压力。”

藻类制氧的前提是光照。现在外面红雾弥漫自然不可能。所以之前发放物资的时候,挨家挨户都送了电灯,以及简陋的手摇发电。

手摇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原料也不难找。所以即便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赶制出来也不麻烦。虽说手摇发电的发电量并不大,但用节能灯的话,每天最多忙碌半个小时就可以提供藻类一整天照明了。

加上人工送氧,当前只要不出意外,基本没有缺氧事故发生。

“也就是说,有人死亡几乎是不可抗力的了。”杨芜心情有些复杂。

“谁还没个生老病死。”敖木将资料拿到手里整理好。

“那现在一天赛一天的冷。取暖咋办?”杨芜道,“手摇发电供不起取暖,烧火更不可能。就算有棉袄,取暖靠抖也不是办法吧。”

敖木从抽屉里拿出来一个暖宝宝。

“我又不用这个。”杨芜嘴里说着,手里还拿起来看一看。

“这是上面送下来的。明天开始每天分派跟每户人家。按人头分配,每人每天一个。跟送氧气一块。还有加热包翻倍提供。”敖木道,“这个估计一两个月前上头就安排好了。所以天一冷就送来了。也许没有暖气暖和,但贴在棉袄里头也能少遭不少罪。”

杨芜看了一下暖宝宝的生产日期:“去年的了。”

“新的已经做出来的,眼下是消耗掉存活。”敖木那一份传单给杨芜,“我也是刚拿到手的。等这下跌囤货分完了,上面就来新作的了。只是因为塑料现在来看成本较高,所以新的暖宝宝是三个暖宝宝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盒子里分发给下来,回头盒子还要进行回收再用。”

“我有配额吗?”杨芜问。杨芜必定是外地人,要是没有也情有可原。

“有,不过我把咱们全家的配额全都分给村里人了。”敖木道,“咱们家的配额比一般家庭还要高一点。”

“这是肯定的。你这出人出力的再不多给点好的谁乐意干。”杨芜将传单还给他。

敖木将村里最新的死亡报告整理好,下午基本没什么其他工作了,开始继续学习中医。

杨芜看教材一个头两个大,就回楼里跟敖玲、吴丽丽在一块玩。

自从上次杨芜在大铜镜里看见了可怕的一幕后,他对敖木的盒子也有了恐惧心理。从那以后,敖木更是将盒子隐藏的死死的,平时带在衣服里的胸口,睡觉压在枕头下面,尽可能不让杨芜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