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余生_作者:齐氏孙泉(169)

这方面军官也不是专业的。

“这个我们会研究。”敖木道,“对了,话说现在上面有没有研究出来新鲜东西?最好是方便生活的。”

军官认真的想了想:“现在紧要的无非是关于避难所的和过滤、制氧方面的问题。还有现在主要攻克对于部分耐酸植物进行转基因研究,让他们对酸性土壤、空气有更强的抵御能力。进而能够在全球大规模种植。”

“即便这样……应该还是很难恢复氧气含量吧。”之前全球含氧量88%都是海中海藻提供的的。现在因为太阳被遮蔽,又有大量毒气融入海洋。现在海中藻类别说存活,只怕灭绝的都有很多。没有了海藻作为地球的绿肺,光靠陆地种植很难恢复含氧量。

“这个我不清楚,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问题了。也许某一天就能转基因出还能在海里生存的。天上的雾总有一天能散。时间长了,总会好的。”军官道。

总会好的……

这不仅仅是安慰人心,更是末世中每个人都坚持的信念。

年后,外面依旧是零下二十几度。东北的冬天,外面的能承受度是跟风息息相关的。没有风的情况下,哪怕只穿一件有些单薄的小棉袄也能在外面自由行动,不会有问题。但有风的情况下,尤其是狂风,哪怕是零下十几度,你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出门也容易打哆嗦。

那样的寒风,但凡单薄一点的衣服都会被轻易打透接触皮肤。然后你就会感觉到真正的彻骨生寒。

敖木家里开始储存各种奶,进行简单的加工并储存。这工作不难,了解以后很容易上手。家里人谁有空就会去弄一弄。刚好还能有些多余的营收。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化雪了,温度基本接近零度了。眼下外面狂风大作,出门走几步都很困难。

敖木坐着小板凳,坐在驴圈里挤奶。驴不比牛羊,天生犯倔。真不高兴了,说定就真伸蹄子给一脚,所以给这些小家伙挤奶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人。

杨芜就趴在圈旁边,看着敖木一点一点的挤奶。

“话说驴好像也能驮人吧。”杨芜好奇道。

“小时候见过。”敖木道,“古时候不也有张果老骑驴吗?”

“那回头咱们试试?”杨芜忙道。

敖木下手慢了点,看看那正在一心吃草料的母驴:“你饶了它吧。咱们俩这么大一坨。以后要是有机会,咱们做个小车让驴拉着还好说。我记得驴可以拉动五六百斤的车。”

提起车,杨芜想起了现在已经在旁边温室里进入养老状态的越野:“可惜我那改装车了。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开。”

那车在进入绝境之前,承载了二人太多的回忆。

敖木心思一动,道:“你要是舍不得,咱们走的话可以带着车一起离开。最多是多花一点钱,难度并不大。”

第78章

杨芜嗤笑:“可别到时候运费比买车都贵。我就这么一说。你不是给我买马了吗?到时候去避难所, 咱们骑马策马奔腾多痛快。而且到时候交通工具应该不多。咱们拿马当出行工具,又爽又方便。”

敖木没回应, 心底倒是真的开始认真想杨芜的规划。

也许真的可以像他说的那样。

“不骑驴了?”敖木调侃道。

“我怕它踢我。”杨芜伸手招来小奶驴, “你看着小驴多好看。看的我都想当宠物养了。就是大驴太丑了点,还不听话。”

回头看一眼跟小驴玩的正开心的杨芜,敖木回头继续挤奶。

其实这样的生活坚持下去也不错。

之间转眼进入了四月份。温室里果树开始结果子。只是远不到成熟的时候。

草莓一类的水果倒是越来越多, 甚至到吃不完的地步。有剩余的时候, 敖木还会拿给过来取氧气的干活的人一些让他们尝尝鲜。有的谁家里有孩子的, 拿回去一点吃敖木也不拦着。

这时候,政府又有宣传单发下来了,这个要每户人家都发一份, 内容还是跟避难所有关的。

杨芜随手拿起来一份, 很快抓住了重点字眼:“核电站?”

这一次军官的脸上都带了几分笑意:“对!咱们省的三个避难所里有一个要建小型核电站。”

“现在还有核燃料生产?”敖木记得在完全断网前, 最受网友们关注的就是国际上的核电站相继关闭,国内为了民众安全,也在看情况将核电站逐一关闭。值得庆幸的是,全球只有一家核电站在地震中出现了泄露。不过好在处理及时,除了核电站附近辐射严重外,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太大的危险。

当前全球拥有核电站的至少有三十个国家,核辐射没有成为人类一大人为灾难。也不知应该说是人类侥幸躲过一劫,还是这绝望的灾难还有一死怜悯, 给了人们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