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是两室一厅,一厨一杂间。卫生间在两个卧室中间,杂物间放着一个备用电池和衣物被褥一类换季更换的东西。敖玲就住在这一楼。因为她怕高,一楼又有有些害怕。住在中间刚刚好。
三楼没有客厅,但有两个较大的卧室。每个卧室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卫生间里搭配了一个热水器。还有一个厨房和一个书房。书房里放着备用电源,还有个小隔间作为茶水间。里面有泡茶、煮咖啡的工具。
敖木和杨芜都住在这三楼。
一共五个卧室,平时不用的房间就当杂件了。若是来人了,比如敖珍这样的亲戚在这里小住,收拾出来给他们正好。
敖珍这几个月只来过一次。就是房子刚建成的那会儿过来看了看。杨芜没说是自己建的,敖木也没提。敖珍默认是敖木出息了,回家盖了房子,感动的热泪盈眶。
但后来就没再过来,只是三天两头的在微信里说说话。
早晨起来。敖木就下意识的往身边摸了摸。
一张大大的双人床上只有他一个人。敖木左右看看,轻轻叹口气,拿出手继续看新闻。这是他最近的习惯。
某娱乐为主的app里,现在每天热搜上都是某个明星怎样做公益。甚至冒着危险去瘟疫地区捐款慰问。
少数几条官方的新闻挤上热搜,也很快落了下去。
看够了新闻,起身去床边打开窗帘。
看向窗外却是一愣。
外面漫天雪花飘,才十月中旬,竟然下雪了。
当然,这不是太稀奇的事情。这里毕竟是东北。天气反复无常,忽然冷一些也可以理解。
敖木看了半晌,才套上衣服走出去。之前一直跟杨芜住一块,他养成了穿睡衣睡的好习惯。现在又一个人睡了,他还是喜欢脱光了进被窝。
下楼到了二楼客厅,刚好杨芜正在跟敖玲吃早餐。二人也不知在说什么,有说有笑的。
“点炉子了?”敖木问。
今天屋里比昨天暖和。
“不光屋里头,温室也点了。”杨芜叼着筷头道,“咱家里煤炭还是太少了。回头多进点煤吧。反正放盒子里头也不占地方。”
敖木坐下来,今天是分餐制,每人一份。他面前的是一杯奶,一个煎蛋和一张馅饼。
“想买就买吧。不过家里买进太多的话邻居都能看见。放在那里不好解释。”敖木喝了口奶道。
“那送去县里仓库不就行了。”杨芜道。
敖木瞥了杨芜一眼:“那是租来的仓库。煤炭太脏了。不地道。”
弄脏了,其实可以陪些钱。可这有些缺德。人家是货物专用的仓库。用来装煤炭,等人家收仓库的时候会多崩溃。
“那就买包装好的呗。比如蜂窝煤那样的。而且蜂窝煤好像更耐燃,用起来也方便,不脏。对了咱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多囤一些砖块和水泥?”
第12章
“随你吧。”敖木继续吃饭。
左右敖芜有足够的资产。他想怎么败家,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左右物资放进空间里丢不了,就算他真有破产的那一天,用空间里的物资几辈子都不用愁。
这几天群里越来越热闹了,大批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有的是纯粹的农闲外出打工,农忙和冬季回乡。更多的还是已经在外面定居的人,因为今年的灾情不得不回来的。
其实能够回来,就已经是一件好事了,现在光敖木知道的,客死他乡的同村人就超过了十个。其中还有同在S市的人。敖木甚至从没见过他,也忘记小时候通在村子里对方长什么样子。
愈发低迷的气氛,让全村都有些人心惶惶。群里头被转发进来的谣言越来越多。
有说瘟疫是外国人弄得生化武器的,有说吃什么东西最容易感染病毒的,其中还参杂着一些传教的人混进其中。这个说信佛的不会被传染,那个说信真主的得了也能自愈,还有人说信耶稣就算没了也能上天堂享受最好的新天地。
敖木看的哭笑不得。
也是在时间进入十一月份。某双十一的活动还在,只是国内有瘟疫蔓延的地区店面和收货渠道全部了。而这个时候,地图上瘟疫示意图中,代表完全没有瘟疫的绿□□域,已经只剩下一小半了。
今年的双十一,怕是要打破历史最低交易几率了。
而此时的敖木看了本省的最新新闻,本市开始有被传染的病人了。
这瘟疫的症状很奇怪。前期有些像流感。发烧、流鼻涕、头晕恶心。这种时候哪怕是做全面检查也坚持按不出什么。但过了十天以后,人就开始有痉挛的症状,并在几日内高烧昏迷。人会在这种昏迷中不知不觉的死去。致死率极高,现有的资料,死亡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