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穿越的流浪星球_作者:穿越地球(807)

2020-05-16 穿越地球

    导游微笑道:“更加恶劣的环境我们都挺过来了,这里又有什么好怕的?”

    确实,流浪地球有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处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在那种情况下都能维持一万座行星发动机的运作,应对极寒天气的经验实在是太过丰富了。

    如今在南极开展大规模工程,与流浪地球的逃逸时代相比就是小儿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业城市,横跨整个南半球的雪国列车,都证明了联合政府建设南极庭院的决心。

    随着雪国列车的不断前进,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终于出现在乔律的眼前。

    那是一座比行星发动机还要宏伟的巨型建筑,呈一个完美的圆柱形,有上万米高,表面光滑一体,宛如一座金属高山。

    两条巨大的机械力臂在顶部搬运着零件,每一条都有上百米高,比机甲猎人的腰还要粗,似乎可以轻易吊起一艘万吨巨轮。

    “这就是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乔律忍不住问道。

    “这只是南极庭院工程的冰山一角。”雪国列车的导游纠正道,“别忘了,下面还有12756公里的地球隧道呢。”

    光是露出地面的部分就已经如此超乎想象,乔律已经无法预料地球隧道会是怎么样的一副奇观。

    乔律走下雪国列车,2B一言不发给跟在后面,脸上仍然带着一丝潮红,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事情中缓过来。

    南极庭院工程的负责人沈华北在入口等候多时了,一旁还有乔律认识的物理学家丁仪,同样在这里帮忙工作着。

    看到乔律下车,沈华北马上迎上来说道:

    “乔律理事,欢迎来到南极!”

    他是一名豪爽的中年男子,并不像其他科学家那么拘谨内向,除了身上穿着的白大褂以外,就跟乔律经常在街头遇到中年大叔没有什么不同。

    沈华北在流浪地球科学界也算是一名著名人物,只不过乔律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他。

    因为自从南极庭院工程开展以后,沈华北就寸步不离地留守在这里,把毕生所学都奉献在这项宏伟的工程里面。

    “久仰大名,沈博士。”乔律敬佩与他握手道。

    这并不是客套的话语,沈华北在流浪地球被称为“新固态之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发明的新固态,不但为南极庭院工程提供了技术基础,还是建造行星发动机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是一种超高密度的物质,首先需要利用一种名为“糖衣”的纳米材料,包裹着一块极高强度的合金,然后在其周围制造出上百万吨级的核爆,经过“糖衣”的应力平衡分配,让整块合金得到精确的向心压缩。

    就像柔软的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变成坚硬的金刚石一样,经过“糖衣”包裹以及百万吨核爆的应力压缩,最终诞生出的物质就是新固态。

    这样诞生出的新固态的密度与地层岩石的密度相比,简直就如同石头和水的比重一样。

    因此一旦把新固态放在地上,就会像沉入海里一样不断地下沉,无论到几万米都不会停止。

    正是利用新固态的这种特征,人类才有可能挖掘出足以贯穿整个地球的隧道,否则还使用钻井盾构机这样的东西,光是挖穿地壳都够呛的。

    另一方面,新固态物质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小型核爆炸生产出来的,因此还能制造出多种密度级别。

    较低密度的材料不会沉入地层,用它造出一个面积较大的基础,将高密度材料放置于其上,其压强被基础分散,就能够浮在地面上了。

    利用这样的原理,行星发动机的底座与支柱,其实都是依靠新固态材料来建造的,否则根本没有物质的结构强度,可以承受得住行星发动机150亿吨的推力。

    某种意义上,沈华北的发明还拯救了全人类,乔律当然要向他表达由衷的敬意。

    如今长达12756公里的地球隧道,也需要用到沈华北的新固态材料来建造,由他来担任南极庭院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就更加是众望所归了。    沈华北领着乔律进入到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内部,如此庞大的建筑就围绕着一个直径上百米的深坑建成,就如同核弹发射井一样覆盖着一扇铁门,在疏散完人员后方才向两侧徐徐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