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前有本寺的僧人迎接往来香客,谢逢殊抓住一个人少的间隙凑上前,冲人和气一笑:“尊者,我要点一盏长明灯,请问该往哪座殿去?”
对方还以佛礼,语气温和:“主殿往左行,最底便是长明殿,有专门负责燃灯的方丈。”
谢逢殊道了谢,与绛尘跨入寺门。
等进了寺,谢逢殊才发现这寒隐寺果真大得吓人,两人顺着庙内的小径走了一个时辰,才于最深处看到了一座法殿。
比起主殿的金碧辉煌,这座法殿古朴至简,更显森严。大白天的却殿门紧闭,门上悬着一块巨大的牌匾,只写了长明二字,或许是年代久远,牌匾有些陈旧,笔锋却凌厉不减,气势骇人,不知是何人所写。
刚才的人潮早就四处分散,能坚持走到这的更是极少,一时间,这方天地仿佛只剩下了这座长明殿,还有殿前的谢逢殊与绛尘。
两人对望一眼,谢逢殊先抬手推开了殿门。
门一动,谢逢殊便听见了有水飞溅的声音。
他一愣,低头看去,自己脚边居然是微动的水面。
殿内到处都是茫茫水波,水上供着千叶莲花形状的金色佛灯,从谢逢殊脚边开始,一盏接着一盏延伸到法殿最里处。
金莲三千,烛火微动,照得整座长明殿内灯火辉煌。
而除了这三千佛灯,水面上连条路都没有,只有几块错落石阶,微微高于水面,勉强供人踩踏。
谢逢殊与绛尘便踩着这些石阶往里走。
两人皆是一身白衣,穿行于金莲佛灯之间,却显出奇异的和谐。刚走了五六步,谢逢殊忽地听见右前方传来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
这声佛号苍老浑厚,谢逢殊与绛尘停住脚,一齐看过去。
一个褚黄僧衣的和尚立于前方,身形微胖,满目和善,冲着两人一稽首。
“两位施主是来点灯的吗?”
“正是。”谢逢殊对人一笑,“替别人点灯。”
和尚往前走了几步,边道:“烦请施主先随我取灯——”
他话说到一半,猛地停住了。
刚才离得远,他并未看清绛尘,此时走近了些,得见全貌,满面的温和即刻被震惊之色取代。
过了许久,他才想起对着绛尘行了个庄重的佛礼,语气之间皆是不可置信。
“同门佛法无边,竟然已修金身……”
说到这,他又顿住了。
佛教讲求四大皆空,喜怒不形于色,而此刻谢逢殊却清晰地看到眼前这个和尚露出一脸不解与叹惋来。
“可惜,为何金身有缺?”
作者有话说:妙香这个地名取自妙香佛国一词,原来说的是南诏(即大理),取名废作者暂时借了个名,哪天想到其他的可能会替换,内容虚构,特此说明。
第26章 妙香2
妖修金丹,佛化金身,天地间的修行,除了日复一日往上叠加的年岁,总要修炼出点什么东西的。但这两样向来都是可遇不可求,特别是佛修一身佛骨金身,除了多年的修行,还要有极高的慧根。正悟方丈在寒隐寺整整修行一百一十年,修得金莲聚顶,已是少有,所以见到眼前的僧人年纪轻轻已得金身,才会如此震惊,一时破了规矩。
待说完他才惊觉,对方既有这一身修为,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妄论的了。
绛尘并未动怒,也未开口解释,只是转头看向谢逢殊。
“去点灯吧。”
正悟被点醒,对着谢逢殊一稽首。
“施主随我来。”
谢逢殊静默地看了绛尘半晌,最后面无表情地转头跟在方丈身后。
第二次,他心道。
第一次是在西南,琅烬说绛尘身有所缺,当时谢逢殊一时没放在心上,这次被同是佛修的方丈窥破,谢逢殊才知道绛尘是金身出了问题。
佛修一旦得了金身,离飞升也不过一步之遥,可他偏偏卡在这儿七百年。
法殿三面无窗,屋顶高不可窥,只有最顶端开了一面天窗,投入一点细碎的光,随即湮没在佛灯的通明烛火之中。
谢逢殊穿行于千盏金莲之间,抬头看向前方带路的方丈。
正悟行了片刻,停住脚,躬身从水中取了一盏未点燃的莲灯。
“敢问施主,为何人点灯?”
“为一个女子。”
“何名何姓,何时生辰?”
“……”谢逢殊一愣,才发现迦云并未告诉自己那名女子的名字。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谢逢殊歉然道:“受人之托,既不知姓名,也不知生辰。”
正悟又问:“求什么?”
谢逢殊想着当初迦云的话,答:“求她平安喜乐,所愿皆成。”
正悟念了声佛号,长叹一声:“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