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情形,已几乎明朗。
占据鄂、湘、赣三地的徐寿辉,乃明教五行旗老人,宣称听受汉盟调令。至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纷争不断,徐寿辉亦有大将攻城掠地,配合汉盟及当地江湖门派,在元军大力抽调各地支援的情况之下,一如囊中之物,说取便取。
江南之地,则是各路义军盘根错节,朱元璋、刘福通、张士诚等,自鲁、豫往南,有苏、浙、皖、闽、粤,其中徐寿辉亦插了一脚。
朱元璋是明教洪水旗下,上书称受汉盟命令,眼见汉盟势大,刘福通、张士诚等,亦遣使上书,表明愿听汉盟号令,攻克北方。
李晏也知道,这些人所谓的听命,只是一种策略,攻打北方,谁先打下了大都城,谁就占有最大的名望。
汉盟虽则势大,徐寿辉、朱元璋名义上,也是汉盟的属下。
但汉盟内部的情况,所有人心知肚明。只待元廷一灭,汉盟势必四分五裂。李晏的盟主之位,他说的话,份量自然还是有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汉盟成立的基础是汉蒙之争,但成立的手段,却是李晏绝顶的武功。
这可是能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绝顶高手!
不过,要所有人尊李晏为皇,再立新朝,说实话,不单单是那些个反王,便是各大门派,包括明教、天鹰教等,没一个会真愿意。
当然,他们的想法,李晏并不在乎。
只要在北伐这一条路上,他们和自己站在一个阵营,那就由得他们去。如果不在一个阵营,那就先灭了他们。
李晏的判断,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至于称皇称帝,李晏自从明了了本心之后,再无一丝渴望和冲动。
“成皇称帝,不过是浪费时间,智者所不取也。我又岂会如此不智?”李晏暗想。
他转念又想:“唔,北伐之期,已近在咫尺,只待西南、华南两地,全部平定之后,便可率兵北伐。大概也就半年之内。”
半年的时间,说短也不短了。
“西南和华南的攻克,用不着我再亲自出马。这半年可不能浪费了,须专注修炼,尽量提升自己的内力。”李晏自语道。
“唉!先天之境,却不知何时才能破开那道天地玄关?”李晏慨然一叹。 三个月后,天水豪杰陵园建成,少林寺僧众诵经恭送。不论何人,总有亲人故友,于此役之中丧生,谁也不免掉下泪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晏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暗暗祷祝:“李晏有生之日,定当尽心竭力,北伐暴元,不负了诸位的牺牲。”
武当派、少林寺、峨眉派、昆仑派、崆峒派等,径和李晏作别,便即离开。他们也要返回山门驻地了。
杨逍、殷天正等,亦随军出征,攻打川、黔、滇等省份,他们还无法歇息。
李晏独留天水城中。
……
“无忌哥哥,我也想到海外去瞧瞧满海冰山的风光。”杨不悔道。
张无忌微微一笑,想起了数年前护送杨不悔从皖北西去昆仑时,一路上她缠着自己要说故事,自己曾将冰火岛上诸般奇景,以及白熊、海豹、怪鱼等各种珍异动物说给她听,这当口她便想亲自去看看了。
不过他还是笑道:“不悔妹妹,这我可做不了主,你向杨左使求去。”杨不悔撅起了嘴,却不作声。
杨逍道:“不悔,你既想要去,有无忌陪同,为父也可放心你的安危。你想去就去吧。”
原来张无忌思念义父金毛狮王谢逊,便向殷天正、杨逍告辞,不便和他们同去川黔,问起缘由,张无忌说自己要去海外迎归谢逊。杨不悔缠着要一起去。
小昭忽道:“公子,我陪你一起去。”小昭突然发言,实是出乎众人预料,不由得大为讶异。
原来战场之上,小昭屡遭生命危机,全奈张无忌从旁相助,才得以活了下来,不被葬在豪杰陵园之中,一颗芳心已暗许了张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