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公放心,我们省得。”李晏回答。
高力士放下心来,跨前两步,高声道:“陛下,荡魔拳圣到啦!”声音虽高,却不刺耳,偏生压过了殿中的一众响声,送入每一人耳中。
高力士的武功,也自不俗。
李晏不觉稀奇,他早已察觉,高力士,大约是先天小成之境。
南熏殿中,歌声、乐声,一霎沉寂,只听得悉悉索索的响声,转瞬归于安静,再无异响,但听得一道惊喜之音“快请,快请!”
“二位,请。”高力士躬身道。
李晏登上台阶,迈步进殿,入目极广,少说也有七八百个平米,殿中上首,坐了一人,中年模样,穿着赤黄色的常服,气质稳重,眸光沉敛,脸上神情颇为喜悦,显见是唐玄宗了。
而下首,则有两排,左首坐了一个美貌妇人,紧挨着她的,是一个容颜清丽的少女,正是公孙大娘和万安公主。右首坐的人多些,尽是男子,二老二少。
而大殿两侧,数十名舞女、乐官等,笼着衣袖,乐器置于脚旁,默然站立,不敢随意出声。
“陛下。”李晏拱了拱手,以表礼节,却未下跪。除了父母长辈,逝去亲友,生养万物之天地,余者,他皆不跪。
王三亦然。
忽听得一声怒斥:“大胆!陛下面前,竟如此狂妄?!”右边一老人,面色愤怒,怒视着李晏和王三。
李晏转眼一扫,便即不去理会,区区一个普通人,毫无内力,不值得他重视。
殿中,值得他重视的,只有两人,左边第一个座位的那美貌妇女,右边最后排的一个执笔作画的老人,根据他的感应,这两人,最起码,也不弱于他。
余者,不足为虑。
“张说,休得胡言!”上首那中年人呵呵笑道,“荡魔拳圣,乃朕亲封,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一如公孙一般。”
李晏重视的二人之一,左边那丽人微微一笑,媚态横生,艳丽无匹,李晏亦觉惊艳。
他心念电转:“公孙?皇宫之中,修为如此强大,犹胜于我,还得唐玄宗尊重,又姓公孙之女,除了那位内景境的‘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焉有别人?” 唐玄宗向高力士使了一个眼色,不知李晏身旁那人,究竟是谁,为何请来?
高力士察颜观色,说道:“陛下,这位是王三王大侠。”
广州城之乱,李晏、王三、万春容等人之名姓,唐玄宗均曾过目,自然知晓,登时了然。
他亦听闻,王三先天圆满,却甘当李晏的追随者。
唐玄宗道:“荡魔拳圣,你荡平魔宗,终结广州城之乱,实有大功,来人,赐座!”
有太监抬着方桌板凳,小心翼翼地进入殿中,动作又极迅捷,于左边下首,布置了两个位置,在公孙大娘和万安公主之后。
“谢过陛下。”
李晏和王三分别落座。
随后有酒菜上来。
唐玄宗道:“来来来,荡魔拳圣,朕为你介绍一下。”向那左边下首的二女道:“这位是公孙大娘,那是朕的女儿,封号万安。”
公孙大娘和万安公主,报以一笑。
又向那右边下首道:“他是太子李亨,后面依次是张说、王忠嗣和吴道子。”依据顺序,第一个座位是太子李亨,后面是右丞相张说,唐玄宗的养子王忠嗣,以及“画圣”吴道子。
双方见礼。
李晏多瞧了吴道子一眼,画圣之名,岂有不知者?
与此同时,他也恍然,难怪那两人,他适才察觉其气息浑厚,武功极高,原来一个是内景境的公孙大娘,一个是画圣吴道子,有此能为,不足为奇。
太子李亨道:“父皇,荡魔拳圣,初至京城,儿臣愿赠以一座宅院,请父皇许可。”又向李晏道:“拳圣阁下,千万不要推辞。”
“可。”唐玄宗笑呵呵道。
李晏一笑,有人赠送宅院,为何不要?出于礼貌,他谢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