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胡为义的答案也是取了回来,两厢对照之后没有错误之后,太攀才是施施然的带着胡为义,从这客栈当中的离开——-那两个人类修行者的性命,太攀自然是留下了,他还没有一进这长安城,就和他人接下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打算。
在太攀离开之后不久,那少年就已经带着人,找到了被困在客栈当中的那两个修行者。
“有点麻烦啊!”宅院当中,太攀看着胡为义,叹了口气。
从那两个人类修行者的口中,太攀对长安城中的局势,也算是有了几分了解。
只能说,这长安城,不愧是一切风暴的源头,这长安城中的局势,简直是复杂到难以想象。
帝室与诸侯的博弈。
帝王与群臣的博弈。
文官与武将的博弈。
还有边军和驻军的博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一切的博弈,就都是围绕着这位晁错大夫身上。
除了帝室之外,几乎是所有人都希望这位晁错大夫死去——不,准确来说,是除开当朝的皇帝之外,所有的人,都希望这位晁错大夫去死。
文臣武将们希望晁错去死,是因为晁错主张削藩,而显然,这种举动,会引来战争,但现在,汉帝国正在积极筹备和匈奴帝国的战争,没有人愿意见到,在和匈奴的国战之前,帝国内部有这样的冲突。
而帝室的其他人希望晁错去死同样也是因为削藩——帝室当中,接掌帝位的人,只有一个,而其他的人,都是未来的诸侯。
事实上,若非是当朝的皇帝对朝局的控制,还算得上好的话,朝中早就沸反盈天,晁错,也早就死于莫须有之罪了。
但即便是如此,当朝皇帝,也不得不被拖进了一场赌局当中——皇帝和诸侯,皇帝和臣子的赌局。
赌注,就是晁错的生死。
若晁错生,则上削藩策,朝中大臣们,必须要站在皇帝的这一边,支持削藩。
若晁错死,那这削藩策,自然荡然无存。
这一场博弈,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以来,晁错的削藩策,已经被传得人尽皆知,几乎所有人都知晓,这位晁错大夫,要上一道削藩策。
但可惜的是,三十年来,晁错没有一次成功的,将这削藩策带进朝堂当中。 至于太攀好奇的那少年的身份,实际上,那少年,并非是一个少年,只是修行出了岔子,或者说是因为天赋太好的原因。
那人虽看似少年,但实际上,却已经三十多岁。
这少年,名为向怜,乃是风雷道道主的小弟子。
八岁拜入风雷道门下,开始修行筑基,谁料,这少年天赋太高,加之又不知得了什么机缘,以极快的速度,凝练了天地元气。
等到风雷道中的传功长老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这少年,已经成功的凝练出了三十六缕天地元气,练气圆满,而起身形,也就固定在了八九岁的模样。
至于其最后到底凝练了多少天地元气,除开有限的几人之外,无人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向怜所凝练的天地元气的数量,绝对超过了一百零八缕。
其之所以来到这长安城,除开顺便看看长安城的局势之外,自然也是为了更快的化神成功,成为神境的大修,而看其今日驾驭那御兽圈的模样,显然,这向怜绝对已经凝练了几道魂魄,否则的话,他绝对不可能在这长安城中驾驭法器——太攀试过,以他如今的实力,体内的天地元气流淌出来,离开身上不到一寸,就已然在这长安城中弥漫的压力之下崩解。
最令太攀觉得有意思的,是向怜的选择——在晁错的生死之间,向怜所选择的,竟也是和他们一般的,保护晁错的性命,令晁错有机会,上那一道削藩策。
在这之前,太攀一直以为,在这长安城中,和他们站在一边的,只有长安道,武安侯府以及零星的散修,但现在看来,局势,还没有太攀所猜测的那般坏。
“看来,虽然天师府四下串联,但余下的几大宗派内部,也还没有彻底统一意见呐!”太攀一边想着,一边走到窗边,将窗户退出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