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妇人毫不犹豫拿出两个玉米塞进了宋天奉怀里。
“吃。”
“吃玉米。”
玉米其实都已经煮熟了的,只是老妇人想要掰下来玉米粒做擂茶。
大队长就这样看着宋天奉坐在小板凳上边,一边啃着玉米,一边问问题。
“我想打听的是,这十年以来,村子不为人知的变化。无论是田地、人口……或者是孩子。”
老妇人愣了一下:“孩子?孩子有什么好问的?”
“比如说,村子里有没有被人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是怎么处理的。”宋天奉吞下一口玉米,十分自然。
老妇人想了想:“咱们村子叫铜元村,数来数去估摸着也就四十来户人家。不过这是现在,放在过去的时候,整个铜元村有百来户呢。”
袁正气没有玉米也没有板凳,就这样坐在了地上。即便如此也不在乎,很好奇的追问:“然后呢?”
老妇人看都没看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面。
“早几年穷啊,我们这地界风水不好,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的。又是洪水又是干旱,还赶上过饥荒,饿死不少人呢。”
老妇人手中的动作没停:“那时候家里生的多,大人都吃不饱,别说小孩子了。有的人是把家里的孩子送出去,还有的,直接就扔在村口了。”
袁正气不敢相信:“就这样扔掉?那可是一条命啊!”
老妇人听见这话没有一丝的波澜:“大人都活不成了,小孩又能怎么办。”
“不过村子里面做这样事情的不止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挤下一点粮食送过去,偶尔会有人过去看一看。能活下来的,命硬;活不下来的,那也是命。”
老妇人突然抬起了头,声音有一些悠长:“那些孩子都没有名字的,懂事之后,就自己养自己。大的照顾小的,小的照顾更小的。”
“那些活下来的,基本上是什么都吃过了。”
宋天奉的面色不变:“等他们长大之后呢?”
老妇人看了一眼宋天奉,眼中是一种说不清的光:“长大之后,自然是努力读书了。只有读书,才能离开我们这个落后贫穷的村子嘛。”
大队长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围过来了,听见这里心中一紧,觉得终于听见了需要的消息。
可就在这时,老妇人突然直起了自己的身板,锤了锤腰:“上了年纪了坐着累了,这个点也差不多要吃饭了。你们,留下来吃晚饭吧。”
大队长:“……???”
不是???
你这就不说了?最重要的呢?
村子里面没什么好东西吃,就是一些糙粮,红薯玉米,再煮点肉糜粥。不过肉是没看见的,只是凭借闻到的味道来判断的而已。
宋天奉吃的挺香的,这让老妇人的表情更加的和蔼。
“来,再吃一个。”
宋天奉来者不拒,到手的红薯掰开,分了一半给宋承,两个人吃的都挺欢实。
大队长还是惦记着正事儿,就忍不住问:“奶奶,您之前没说完的,村子里面的孩子都是怎么读书的?”
没有人给交学费,这里看起来也不像是有学校的样子,那是怎么读出来上大学的人才的?
老妇人看了他一眼,很是嫌弃:“走开走开,我可没你这个糙的孙子。”
大队长震惊:“我怎么就糙了?我媳妇儿昨晚还说我一枝花呢。”
旁边两个跟来的队员忍不住笑:“队长你怎么不看看你跟小宋大师的对比,一个是用白面团子揉的,一个就是英国几个世纪之前的那什么,黑面包。”
大队长毫不犹豫怒骂:“滚犊子。”
不过在宋天奉说“您给我们说说呗”之后,老妇人的态度立马就变了。
“好好好,给你说说。”
“村子虽然穷,不过有一条山路通往别的村。那村子虽然很远,但是比我们这儿可过得好多了。那里有小学,而且还不会收孩子们的钱。孩子们读完了,就可以去镇子上度初中了。”
“后来慢慢富起来了,村子里面一起集资,送能读的去读高中了。”
“再往后能不能考上大学,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宋天奉突然问了一句:“七年前,考上大学的,有几个?”他没有直接问陈志扬,而是这样问道。
老妇人回忆了一下:“有两个参加高考的。”
“但是只有一个考上了。”
不是谁都是读书的那块料的,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这中间筛选了很多不合适的人。
“那您知道,那两个人的名字吗?”
老妇人拧起了眉头,颇有一些不确定:“我记得,一个叫做陈志扬,另一个叫做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