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社会一团糟,但消费能力居然一点也不差。
周青峰曾经解释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毛熊在五十年前就完成基本工业化,现代化。
它的国民习惯了过小康生活,有丰富的食品和服装,有轻松的工作和娱乐,普通职工每年都有旅游假期。相比之下我们是真穷。”
八九十年代,毛熊的生活都是向欧洲看齐。人家经济是越来越差,可消费需求可一点不差,饿着肚子都要听歌剧的。
只有再过几年,大毛家寡头林立,企业破产,经济雪崩时,他们的老百姓才会意识到——那个曾经庇护他们的伟大祖国真不存在了。
现状么……
林婉本质上还是‘土包子’,没办法理解毛熊老百姓的想法。
源源不断的订单确实让人欢喜,国内各个类型档次的商品在莫斯科都可以找到相应市场。
毛子有吃罐头的习惯。水果罐头,猪肉罐头,鱼罐头,什么都要。天阳地区的罐头早就被‘圣光’采购一空,逼的他们在全国范围找货源。
之前何玉兰找全自动食品生产线,省内轻工业厅下属单位都不怎么搭理她。现在好了,订单量够大,换别人求着她买生产线了。
光是罐头这一项,‘圣光’至少养活了国内十万人的产业链。国内媒体都在报道,说今年下半年罐头食品突然大火,产销两旺。
林婉的团队每天要处理上百份需求订单。她每传一份订单回去,就能感觉到一份鼓舞。订单背后往往就是一家企业,几十上百号员工的生计。
要知道毛子的需求真是越来越大,他们甚至连锅碗瓢盆都想从‘圣光’进口。比如陶瓷碗碟,金属刀叉,厨房用品,家电家具。
这些普通货物的订单发到林婉面前,让魔都财经的高材生都懵了——毛子怎么连这些毫无技术含量的货物也要进口?他们自己不能生产么?
有些毛子商人甚至把一些欧洲国家的订单主动介绍给‘圣光’,其中也是包含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产品。
周青峰对此也哭笑不得,顶多解释一句,“要把产品做到便宜可不是容易事。毛子不生产是他们自己折腾自己,欧洲不生产是人工太贵。
不管它,反正有钱赚就行。
我们需要专门的海外贸易部来做这项生意,这都不是一两百人能搞定的。或许会发展成超大的部门。”
目前‘圣光’在莫斯科的分公司还未成立,林婉这个秘书长得长期顶在第一线。
由于时差关系,也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采购需求,她每天的睡眠已经压缩到三四个小时。
等到夜里两点,林秘书终于可以去睡一会。可周青峰却推开办公点的大门,兴奋的走进来嚷嚷道:“二毛家的市场打开了。我们又多了个倾销商品的地方。”
林婉累的两眼一闭,撞在办公桌上,口中喃喃道:“你来,你来,我顶不住了。”。 深夜两点,利沃夫中校走出莫斯科市中心的尼克尔斯卡亚酒店。他回头望了眼金碧辉煌的酒店大厅,三三两两的外国人搂着漂亮女人进进出出……
中校心里很不舒服。
东欧一带的斯拉夫人从血统和文化上是乱七八糟的大混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长期处于部落联盟的落后状态。
直到彼得一世在十八世纪初开始对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毛熊才逐渐形成一个正式的国家。
这都已经是清朝初中期,康麻子在位快四十年了。
谁要说毛熊历史文化悠久,请直接扇他的脸。
毛熊有很强的蒙古基因。二毛三毛人口还算白种人,大毛其实……,黄皮肤的比较多。
但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毛子从内心一直希望成为欧洲国家。联盟解体后,作为一个伟大帝国的遗民,毛子不希望任何外人比自己强。
这就好像大清朝的遗老遗少对江山完蛋终究是不服的。
从历史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兴起和衰亡都不是短时间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