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_作者:通吃道人.QD(1345)

2020-09-17 通吃道人.QD

    “村里没有公路,去镇里只能坐马车。运点山货出去卖,回来别说人了,连马都累的打瘸。我出村了才第一次看见汽车,第一次穿的干干净净,看什么都觉着特别好。”

    年轻人说起现在的状况,无不咧嘴大笑,深感满意。

    待在城市的居民很难想到,偏远地区还有人距离现代文明如此遥远。他们没有电,没有路,甚至连水都缺,一年忙到头,手里挣不到几个钱。

    越是穷,越是摆脱不了困苦的命运。他们存不住钱,无法给后代提供良好教育,也享受不了医疗保障,仅有的收入只能糊口,没有技能到外界生存。

    若是没有外力帮助,贫困将永远维持。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我们那里距离缅甸很近,毒贩子经常出没。因为穷,好多人为几十块钱就替人贩毒。乡干部说不能干,村里人也知道这事做不得。

    缉毒警经常来抓贩毒的,可怎么抓都抓不完,反而越抓越多。所以乡干部说招工,我爸妈就赶紧把我送出来。村里真的不能再待了。

    这城里这么好,吃穿都不愁。我现在就想多挣点钱,把我爸妈接出来。”彝族小伙说着既眼泪婆娑,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其他青年工人也有类似经历。跟城市的年轻人相比,他们文化素质低,但吃苦肯干,任劳任怨,进了城就再也不想回去,留下的意愿极强。

    “村里的人怎么办?”女记者又问道。

    年轻人就不知道了。

    旁边的干部插进来回答,“修路,修学校,扩建县市,把人从偏远地方搬出来。年初‘圣光’的总裁说要来云南投资,他现在就把卖VCD赚的钱通通拿出来继续投资。

    修学校可以把年纪小的娃娃先弄出来,让他们至少读个初中,表现好的上高中考大学,否则初中读完就进技校。

    ‘圣光’把市里的几家技校也盘下来,重组改造了。我上个月还去过,准军事化管理,严格了很多,读个两三年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出来就有工作。

    成年人则组织起来搞农业,这事比较难。二月份开始搞调研,现在还没个头绪,估计到明年才能有个方案。

    关键是很多地方压根不通公路也没有电,我们要开展工作也非常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得数千亿的投资。估计到我死都见不到村村通电通路的那天。”

    市里干部对未来还是挺乐观的。但他再怎么乐观,对省里基层的贫困状况也高兴不起来。没人能想到十年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大家总觉着,‘圣光’是很厉害,但也不可能厉害到没边。人们习惯按线性思维来估量未来,却从来没想过还有一种‘指数增长’。

    ‘圣光视听’今年可能要招募一万五千的普工。那么过两年VCD产量达到五百万台,它的工人数量了不起到十万。

    可整个云南有多少年轻人需要工作?

    “省里预计‘圣光视听’每年能创造十到二十亿利税,解决三到五万左右的就业。”市里干部说这个数字时还犹豫了一下。

    女记者敏锐的抓住了这个犹豫,问道:“这个数字是高还是低?”她内心的判断,上十亿的利税,几万的就业是很高了。

    大型央企也不过如此。

    但市里干部却挠挠头,“这个预估是省里轻工业厅做的。但私底下有个传闻,说‘圣光’总裁听到这个数字,却很不屑的表示省里太瞧不起人。”

    女记者也好奇,“‘圣光’后续还有什么举措么?”

    “目前主推VCD,并利用VCD带来的利润建立全套的白色家电产业。至于其他的,我们真不清楚。毕竟一切都刚起步,至少要到明年才有更明确的发展规划。”

    说到这,市里干部又笑了,“你们若是明年来,情况肯定又不一样。‘圣光’做事的速度还真是特别快。我们也算不准。”

    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节目组还是挺满意的。进厂的年轻人谈及当前生活,都是笑容满面。陪同的干部也不讳言,好事坏事都说。

    只是采访结束,女记者又问了句:“现在《中华之剑》已经播出,社会反响极其强烈,老百姓特别关注。边境的毒品问题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