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_作者:通吃道人.QD(1447)

2020-09-17 通吃道人.QD

    张高远点头笑笑,跟了出去。

    ‘圣光大学’草创,走的是‘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路子。特聘专家的团队一边培养人才,还直接介入生产一线。

    张高远等人就是种子学员,学成之后要负责把技术再扩散出去。接受扩散的正是办公室外从东北和内蒙来的技术人员,簇拥他朝食堂走。

    当周青峰真的弄来国外专家学者,部委立马塞进成批人员,算是‘圣光大学’的旁听生。他们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机械制造。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算有一点。

    这说好听叫‘花小钱办大事’,不好听就是来占便宜的。

    只是效果么……

    “张工,‘圣光’给你们开多少工资?”队伍里有愣头青,张口就问一个月多少钱。

    大家心里总想有个比较,这年头问工资也寻常。

    张高远笑笑,“来‘圣光’前,一个月三百多。来‘圣光’后没正式岗位,被安排跟荣格教授学习,每月只发补助八百多块。”

    93年开始,物价涨的厉害。有能力的事业单位纷纷涨工资,没能力的就拖欠工资。

    张高远原单位属于拖欠工资的,结果因祸得福被‘圣光’给收购了,拿个补助就小一千。

    这个数报出来,围拢的年轻人顿时哗然——他们属于‘旁听’学习。‘圣光’顶多给个几十块的餐补和免费的住宿,其他的啥都没有。

    虽说这钱也够吃饭能生活,但跟张高远相比差太远了。

    “这补助比得上我们富拉尔基研究员的正式工资了。”

    “你们富拉尔基不差啊。”

    “才不是呢。当年老毛子偷懒,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延伸到齐齐哈尔建工厂。可我们富拉尔基周围啥资源都没有,重工业附近居然没钢铁厂,二十年前就比不过你们包头了。”

    几个年轻人扯淡,抱怨完又绕回到张高远身上,“张工,你要是转正了,一个月能有多少?”

    “我还不知道咋转正呢?”

    张高远自己都笑了,总裁搞的这大学有应急上马的性质,就为了先短期培训一批人强化集团的技术实力。

    ‘圣光大学’在编制上还真有点乱。但毕竟这才组建不到半年,能把队伍拉起来并让它开始运转就算不错了。相信明年等校舍安排好,一切会走上正轨的。

    “如果是正式职工,应该至少两千四吧。”

    张高远嘴上‘谦虚’的说两千四,心里却盯着四五千的位置。他最近可是听说了,集团高级技术人员起薪调整到了八千。

    不给如此‘高薪’,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都得跑国外去。

    他觉着自己就算不是‘高级’,混个‘中级’应该没问题的。

    只是这‘谦虚’的数字也让北方来的年轻人惊叹不已。尤其是东北来的几个,更是唉声叹气的摇头。

    “我不想回去了。”

    “可部里不让啊。”

    “大不了我不要那份工了。”

    “胡说呢,那可是你爹求了好多人情才补上的。”

    “那又咋样?压根挣不到钱,还天天受气。我宁愿在‘圣光’打杂也强些。”

    涉及自身利益和未来,‘旁听’的年轻人议论纷纷,把气氛都弄压抑了。张高远原本还有些暗暗得意,却转眼心里也在哀叹。

    也不知部里怎么想的,派了一堆国营大厂的技术人员来学习。可来的人能看懂技术资料的都没几个。有些还是中专毕业的菜鸟,别说学习了,整天东游西荡不务正业。

    看着张高远能挣钱,这些‘旁听生’纷纷叫嚷着想留下。‘圣光’倒是不分好赖,有教无类,但绝对不会要混日子的人。

    张高远想起听来的传言,说周总当初拉国企搞数控机床,国企爱理不理。周总被逼着自己收购破产机床厂重新搞,如今也是红红火火。

    现在‘圣光’搞大学,大伙也说周总是被逼的。因为当前科研体系内弥漫着绝望气氛,大家对自己没信心,只会仰望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