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十年二十年形成经济内循环。
欧美日韩加起来还没这么多人呢。
更别提‘圣光’还在海外攻城略地,东南亚和东欧也承受了国内轻工业产品的倾销。
唉……藤田翻看了几页,发现‘圣光’正在补航空产业的缺,再过两三年就基本能补完。
毛子的技术工人干活马虎粗糙,那是他们的管理层崩了。当年苏维埃初建时,有理想有斗志的毛子是很认真很可怕的。
‘圣光’恰恰就是整合管理能力优秀。那些毛子在苏联只能干点糙活,在‘圣光’可未必也如此。
“藤田前辈,您对这家大修厂怎么看?”旁边的二鬼子发表了半天的评论,不忘让藤田点评一下自己的意见。
藤田却压根没听对方的屁话,答非所问的感叹了一句:“我亲自参观过集团底层的工厂,哪怕是文盲农民工都能在集团找到合适的工作。
比如一家拆机厂,靠拆报废家电上的废旧器件盈利。哪怕现在‘圣光’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子器件厂,可这种回收拆机厂的规模却与日俱增。
集团在沿海建了十几家进口废旧物资回收厂,以半机械化的手段集中经营,培养各地农民用安全高效的方式工作。
光是去年就处理了一百多万吨废纸废金属,今年只怕得上三百万。
污染少,收益高。地方上拿到了税金,农民工赚到了钱,工厂拿到了廉价原料。连文盲都能被集团用好,更何况这些高学历的俄罗斯工程师?”
封面文章翻到末尾,《周刊》用大概五六百字来接受客机大修厂建成后的任务——对国内所有图-154和伊尔-76进行现代化改造。
这两款大飞机都是六七十年代设计的,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国内有大概三十几架图-154。‘圣光航空’将它们全部低价收购,和伊尔-76一起换欧美低油耗的航发,改进操控系统,强化航电设备,通通用作货机。
“啧啧啧,换航发真是大手笔。”
藤田知道点小道消息,集团不知从什么渠道弄来了几百台国外二手乃至N手的报废航发。这些航发经过维修改造后,性能竟然恢复到八成新的程度。
光是这手维修的能力就能赚大钱,欧洲好几家航司都把客机维修的工作送到‘圣光航空’,又便宜又快。
图-154生产了近千架,二手货非常多,价格不贵。
杂志上说‘圣光航空’将在两年内购买一百多架图-154,并将它们全部升级并做货机用,以替换繁忙的伊尔-76机队。
看完整篇封面文章,二鬼子只会喋喋不休的说‘圣光航空’是廉价航空,格调太低。可藤田却看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的航空货运市场要发生大变局。 除了作为重磅消息的封面文章,《周刊》里还刊发了近期国内的诸多经济热点。每个热点都意味着大量资金和物资的流动,是许多商家所必须注意的。
飞往东京的两个多小时,藤田都在仔细阅读。临近降落时,空乘出来提醒系好安全带。他正看到一半,有条简讯引发他的主意却来不及多看几眼。
今天成田机场的气流不稳,飞机降落的有点颠簸。
停稳后,藤田起身拿行李。坐在旁边的二鬼子在航程后半段就显得焦虑,见藤田想要离开,忍不住要开口说点什么。
但藤田没给对方机会,他很清楚这二鬼子想要什么——现在正牌日本人都因为经济危机而大批破产自杀流落街头,哪有好的职位留给外来者?
真是做梦了。
这应该是个公派留学生,日语都没学好。入籍之说只怕是为了面子在亲戚面前瞎编的。
出了机场,有友人开车来接藤田。对方年龄比藤田还大,见面就大笑喊道:“该死的藤田,你这个叛徒居然还敢回来?知不知道社团里有多少人要天诛了你?”
“前辈,真是非常抱歉,给您添麻烦了。”藤田上前就鞠躬。
友人是之前小社团‘亚洲会’的。因为藤田在帝都接受采访时满嘴跑火车,害的‘亚洲会’一帮口嗨的社员被东京地检署抓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