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从来没料到会整这么个事而出名啊,还是以如此传奇的方式。”陈瑞使劲揪自己的头发,掐自己的胳膊,用疼痛让自己清醒点。
不停有人打来电话,一开始是战友和领导的问候。但很快媒体记者弄到他的号码,想要来采访。
采访就免了,陈瑞知道轻重,必须婉拒。但他此后几天不得安生,出门必须注意形象不能再穿便装。可穿军装出门,不管走到哪儿,必然有人认出他来,会被立马围住。
知道他叫‘陈瑞’的没几个,但见面惊讶之下,路人往往喊一句:“这不是‘猛龙’吗?这不是电视上哪个飞行员吗?”
姑娘小伙,学生职工,老头老太,见着陈瑞就喊,显得格外亲切。
国内报纸上刊发了‘新型歼击机’的更多详情,出版的军事杂志更是对其进行多方面解读。
电视节目也趁着热潮,反复播放《新闻联播》中的小段视频,请了评论员进行讲解。
双发,重型,舰载,航母,每一条引申都能让读者和观众振奋和自豪。在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需要一股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没有这股精气神的国家是必然会垮掉的。苏联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自我否定等于自杀。周青峰要做的便是从朴素的自豪感中重新构建自我认同。
为了拍片,‘圣光’给陈瑞安排了总部附近的酒店。他最近只能在酒店附近转悠。酒店在三环,周围好些工地。
路边有个小土台,几个孩子正在抢土台上最高的位置。
“猛龙一号,准备升空。”抢到土台的孩子假装自己在开飞机,嘴里还模拟航发刺耳的叫声。
底下的孩子不乐意,大声叫嚷道:“你说错啦,你都没喊‘塔台’。你不是猛龙,你快下来。”
孩子们相互争抢,个个都要当猛龙。抢不到的就只能在土台下当塔台。还有孩子抢不到位置,就在旁边找茬。
只要土台上的孩子不能完整复述陈瑞呼叫塔台的对话,立刻就得被猛烈嘲讽,随即被轰下来换个人上去。
陈瑞原本还看的有趣,但一会之后觉着眼眶湿润,心里又高兴又酸涩,忍不住抹了抹眼角,才免得当街掉眼泪。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现在孩子看国外动画片,喜欢的人物都是国外的。能让孩子喜欢这个呼号,陈瑞觉着自己也算值了。
国人努力奋斗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开开心心的玩么? 对于公开‘新型歼击机’引发的热度,周青峰是有预料的。但他真没想到后续的发展。特别是这股热度涌到了‘圣光’头上。
不知是谁在传言,说‘新型歼击机’是‘圣光’集团主导的。传言传的特别快,老百姓还真就信了——这传言真是一点没错。
新闻公开的第二天,就有电话打到‘圣光’总部。有人是好奇,有人来感谢,有人想应聘。
对于这些事,集团公关宣传部有专人负责处理。比这更古怪的状况都有,倒也不难解决。但随着传言越演越烈,很快没法解决的事就出现了。
媒体有时候热情起来就犹如一把熊熊烈火,各种赞誉殊荣都朝‘圣光’头上戴。
今天A媒体说‘圣光’是时代先锋,明天B媒体说‘圣光’是改革强音,后天C媒体就要给‘圣光’戴个民族骄傲的帽子。
大家一天夸的比一天响亮。媒体就好像‘帽子批发’似的,用尽了赞美之词,想办法将‘圣光’捧上去。
这种媒体热度下,公知都要退避三舍,不敢来找‘圣光’的麻烦。毕竟这两三年周青峰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改变了诸多社会现状,老百姓是看在眼里。
面对一连串的赞誉,换别人只怕飘飘欲仙,飞升上天,恨不能写书立传,名留青史。但周青峰却觉着这势头不对劲,他太清楚当前的国家是什么状态了。
爆发前夜最忌讳骄傲自满。
一贯‘低调’的周青峰不能允许媒体再继续吹下去,这对集团没有任何好处。他决定站出来讲点什么,必须让舆论回归到理智状态。于是他上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