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_作者:通吃道人.QD(1525)

2020-09-17 通吃道人.QD

    闲聊的黑市商人对此倒是面面相觑,他们掌握的信息还不足以推断出如此结论。但从理论上来说,蛋糕分量一定,有人吃多了,肯定有人要饿着。

    商人只管挣钱,但伊尔哈姆在德黑兰吃过亏,潜意识里总是对商业背后的内幕报以极大兴趣。他抽空在交易所里收集了一些信息,惊愕发现纺织品的利润出乎意料的高。

    一件普通T恤运到敖德萨的成本价不到五美元,但黑市商人的采购价至少到十美元。卖到最终用户的手里,价格就高低不一,但肯定要再翻倍。

    现在有些毛子穷的要死,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守在敖德萨的交易所购买一包服装转运到别处贩卖。

    零散的一包服装大概有两三百件,但里头的款式各不相同,一看就是二手旧货。这种旧货的批发价更便宜,却依旧很受欢迎。

    黑海周边的国家都不富裕,底层穷人没什么可挑剔的,只要能穿就好。一件旧衣服只卖零点五美元,对他们来说也能消费得起。

    此外还听说‘圣光’准备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也建一个交易所,同样是批发纺织品。其中二手纺织品的销售目标是北非市场。

    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塞之类的非洲国家更是穷的叮当响。他们的市场对价格极其敏感,只挑最便宜的。

    过去是土鸡向这些市场提供廉价而巨量的商品,现在换‘圣光’来了——一艘船随随便便就能运来几千上万吨的货,在价格上打的原有经销商一溃千里。

    “但这其中的利润并不低啊。”伊尔哈姆一直以为电器的盈利高,但仔细计算后发现哪怕是最便宜的二手服装,做大了其实也很赚。

    周青峰最早就是‘垃圾佬’,主动在国内沿海一带搞现代化的废旧物资回收厂,用专业化的设备来解决垃圾问题。光是废纸品类就能创造年均几十亿软妹币的财富。

    在‘捡垃圾’这事上,周大爷若是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圣光’之所以能做如此之大,是因为他压根不在乎利润。

    别人赚钱想出国去享受香甜的空气,他赚钱一个劲的修路建校再办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

    两年前,‘圣光’将回收品在国内销售。可现在除了原料类,其他二手货物基本销往国外落后地区。这么搞直接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赚钱路子给堵死了。

    再便宜能比垃圾更便宜?

    不可能的事嘛。    伊斯坦布尔。

    留着络腮胡的埃科雷姆带着既愁苦又愤怒的表情,盯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连同欧亚大陆,桥下一艘艘货轮缓缓通行,驶向四面八方。

    由于地理上的关系,黑海沿岸各国的商贸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过较为便利。这条海峡关系了周边上亿人口的经济命脉,商贸运输特别繁忙。

    谷物,石油,机械,服装,各种各样的货物经此流动。扼守海峡的土鸡为此大赚特赚,过路费收的非常愉悦。

    可现在埃科雷姆却痛恨在海峡中穿行的货船,因为它们当中有不少是为‘圣光’集团服务。从万里之外运来的货物正如潮水般冲击土鸡的经济。

    埃科雷姆有一家制衣厂,就在伊斯坦布尔市内。他的厂子不大,雇了一百多制衣工,用老旧的缝衣机械进行生产。

    埃科雷姆的制衣厂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他的面料辅料都需要进口,成衣产品则用于出口。由于产品档次不高,一贯是走低端低价路线。

    这原本是可以传承几代的产业,努把力兴许还能升级到中高端,但它现在突然间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原因就在于市面上突然来了一大批的二手服装。

    土鸡有百分之七十的纺织品都是类似模式。断了出口,整个产业都得死。

    过去埃科雷姆很自豪自家制衣厂压缩成本的能力,但现在他发现竟然还有人的成本比他更低——敖德萨的二手服装是论重量出售的。

    一公斤一美元,每包两百公斤。不能拆解挑选,只论包卖。

    “这种衣服竟然也有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