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_作者:通吃道人.QD(307)

2020-09-17 通吃道人.QD

    刊登的杂志还真是崇康县教育局的内部刊物,刊名就叫《崇康教育》。这年头电子排版还没推广开,这杂志用的铅字印刷,字体缺失甚多。翻几页,手上全是油墨。

    文章就写了那么两千字,观点也不怎么深入。周青峰谈的很多细节问题都消失了,有些是马婧自己没理解,有些是刊物主编认为不符合当前情况,自作主张给删掉了。

    就这么一篇文章,价值有限。

    马婧之所以高兴,因为这是第一篇阐述当前南头乡农民自发搞运输创业,解决城乡矛盾和发展局面的文章。

    如今下水运输的船只已经超过二十多条,不但南头乡的人再搞,另外几个乡也看到了发财机会。周青峰点了个‘星星之火’,现在迅速燎原了。

    如果仅仅是乡村卖点农产品,这事影响还不会很大。可等城市剩余工业品也被卖到乡村,这就给陷入困境的大量国营工厂提供了一条销售渠道。

    马婧的文章把城乡联动,内需发展,物流管理等等关键都提及。很多概念是打破原有窠臼,挑战当前思想的——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城市漠视乡村成了常态。

    但现在的局面逼着各级官僚去动脑子,去思考。这是典型的底层倒逼高层,情况已经发生,总不能装作看不见吧。

    文章贴近现实,有理有据,影响扩大后很快被人传阅。马婧这两天先是被县里喊去做汇报,还参加了一个专题讨论会。正因此,她才欢欢喜喜的来周青峰这里求表扬。

    “我建议你再写几篇文章,趁热打铁,把这做成一个系列研究。”周青峰下意识的又讲了几句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事项,都是按‘后世’的公开经验侃侃而谈。

    马婧对此言听计从,硬把周青峰拉到自己在学校的办公室,两人关起门来讨论。一天时间就写了四五篇文章——有序竞争,政策保护,重视内需,强化基建,高效管理。

    周青峰嘴巴上说的头头是道,马老师则下笔如神。从一大早写到天黑,两人连吃饭都在办公室里凑合。

    写完之后,马婧亲自跑去乡政府,打电话给县教育局,说自己有相关问题的深入稿子。教育局竟然推荐马婧以新时代基层教师代表的名义,把稿子发到市里。

    若是今晚送去,当晚过审,赶在明天天亮前就可以印刷,登在天阳日报上——这份殊荣让年轻的女老师心花怒放,笑声在办公室里连绵不绝。

    “坏小子,你骑摩托把我送到市里去。”

    此刻是刚入夜的七点半。马婧抓住男人的胳膊,撒娇般的摇晃,挨蹭。周青峰也是头一回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观点,当发现自己的想法在实践和舆论上得到认同,心中亦是暗爽。

    这才是真正改变了社会,推动了历史发展嘛。

    现在的乡村道路不好走,南头乡骑摩托去市里,最快也要三小时。可不管是马婧还是电话里的市报主编,都迫不及待想要把‘系列报道’发表出来。

    这是一个风潮,一个热点。但不管市里还是乡里,很多人都对此懵逼。官僚体系的迟钝是出了名的,少有人能系统的阐述其中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

    可按马婧的说法——市领导都等着要看呢。

    吹了三个小时的夜风,‘嘉陵’摩托进入市区,十一点多才找到市报社。由于报业的特殊性质,夜里加班的大有人在。

    马婧想拉周青峰一起进去,可周青峰却在报社外的冷风中摇摇头。

    “我不太适合公开露面。”

    “为什么?我把你的名字作为第一作者了。”

    “那就把我的名字删掉。”

    周青峰为此苦笑,他本能的抗拒将自己和突然爆红的‘文章’联系起来,“我对名望毫无兴趣,你帮我承担这份责任吧。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毫无用处。”

    夜风萧萧,报社门口安安静静。

    这年头想出人头地很难。大家削尖了脑袋去钻营,逮着机会就向上爬。一篇受上级重视的稿件看似轻飘飘,却有可能是千金不换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