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_作者:通吃道人.QD(451)

2020-09-17 通吃道人.QD

    乡卫生所的余大夫就面临这个问题。他把儿子押着到‘圣光机械’当搅拌机操作员,工作就是学着给机器定量加料,然后推电闸搅拌。这活简单至极,傻子都能干。

    可干了三个月,儿子就一声不吭把工作辞了,跟几个朋友合伙买下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余大夫为此大惊,“好好的工作为什么不干?你们自己能找到那么多货来运么?”

    “厂里说了,愿意扶持我们这些单干的。‘圣光机械’正派人在各乡镇设点,他们有渠道接活,然后分派给我们。

    厂里提供信息,三个月内不受我们任何费用。三个月后若是经营不好,愿意再招募我们回厂里干活,确保我们后路无忧。”儿子都把情况打听清楚了,算计了很久。

    说白了,‘圣光机械’实际上等于扶持一批人,把运输,操作,维修等服务外包出去了。余大夫仔细盘算了一番,就发现周青峰好像又在做善事,倒贴钱给人发财。

    儿子搓搓手,喜不自胜的说道:“我和几个朋友算过,一辆车才三百块,简直就跟白送似的。还有搅拌机,内部价只要一千八。等我们赚了钱也买一台来,半年绝对回本。

    现在市面上拉货的活很多,比如乡里镇里好些地方修路。来回一趟就五块钱,我一天能跑好几趟。运气好,一个月就能把车钱赚回来。”

    听着一点一滴的算计,余大夫头一回觉着自己儿子在‘圣光机械’干了三个月,真的长进了不少。

    而在‘圣光机械’在南头乡的工厂内。

    “那台50CC排量的汽油机要一百六十块一台。变速器,电瓶,车体,轮胎等等配件加一起,我们的生产成本就快五百块了。这还不包括人工税费的成本。”

    “我们这车是卖的挺好,市面上找不到比我们质量更好更便宜的机动三轮车。”郑教授算账之后直叹气,“可这卖一部就赔一部啊。要是再扩大产量……”

    技工们热火朝天的进行三班倒工作。随着熟练度的提升,产量的提升速度远比预期要快。但作坊式的生产必然存在个上限,卡住‘圣光机械’的发展。

    周青峰接口说道:“扩大产量才能降低成本,没有产能就是死。我们也不能窝在南头乡这个小地方,必须继续扩张,否则就是万劫不复。”    南头乡,‘圣光机械’唯一的工厂。

    厂门外噼里啪啦放鞭炮,几辆机动三轮车披红挂彩的摆成一排,几十上百号老百姓挤在外头看热闹。今天是厂里正式对外销售,一共就十辆破三轮,却要摇号才能买。

    联络部的龚总监喜气洋洋的站在门口,抓着个话筒高声大喊:“恭喜第十七号抽中购买资格。十七号是哪位朋友?幸运的十七号!”

    人群中站出几个青年,欢欢喜喜的上前交款提车。只花三百块,一辆能拉能运的破三轮就被买走。能中签的好似在帝都摇中了车牌,欢喜的合不拢嘴。

    乡卫生所的余大夫站在人圈外头,垫着脚瞧热闹。他万万没料到卖个破车而已,竟然被周青峰搞成了抽奖大庆典。

    这奖还不是一次性抽完,半个小时才抽一次。半个小时之间还搞些娱乐活动,比如请了镇里唱戏的来扭一段,确保场面足够热闹。

    “这小子就是鬼主意多。”

    想想初见时,周青峰带着个小媳妇来卫生所买药,后来又勾搭上乡里的女老师。半年过去,他竟然搞出一番大场面。余大夫为此百味杂陈。

    用不了一个月,改造后的南头乡机修厂就达到了日产十辆机动三轮的上限。只要零配件供应的上,保持这个效率完全没问题。这在乡里人看来已经是惊人的生产能力。

    一天十辆,一个月就是三百辆。月销售额就近十万了。乡政府高兴,供应商也高兴,老百姓也高兴。只有周青峰不高兴,他是真的卖多少,赔多少。

    如果想盈利,必须压低成本。要压低成本就必须上量。比如‘圣光机械’把50CC排量发动机的铸铁汽缸订单给了一家私人小厂。想要把价格压低,日产量必须上百。

    周青峰需要新厂房,需要更大的生产线,需要扩大产品类型,总之需要搞现代化企业,就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市里愿意批地,但卡死要‘海外巨子’以外汇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