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天阳冶院乃至整个天阳市,哪怕所有的技术人员凑一堆,也撑不起周青峰的野心。
这不是针对‘圣光机械’内哪一位,而是天阳作为一个没啥工业能力的小城,是真的没有优秀人才。
哪怕有,也都去大城市谋职了。天阳根本留不住人。哪怕留住一个两个,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时间长就废了。
像林婉这种本应该进部委乃至出国,现在却留在天阳得到发展的属于例外中的例外。
‘圣光’想要发展,先得有人。靠一帮六七十的老顾问是不行的,靠二十来岁的愣头青也是不行的。
‘圣光’缺三十到五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但这种人才不比一帮没人要的老头子,他们到哪里都吃香,各家单位肯定不放手。
比如之前萧金浪在火车上碰见的老工程师,擅长模具精铸。这是一种重要生产工艺,比如发动机外壳就需要精铸。
那位老工程师经验丰富,能力很不错。但他六十好几了,手底下却是几个冶院的在校生当学徒。
一方教的苦,另一方学的苦,工作进度极慢。要不是‘圣光’给钱多,那位老工程师都要骂娘回武汉了。
必须继续招人,还得招募一批能承上启下的骨干,来了就能干活。这批人的数量还不能少,至少得一百以上才有规模效应。
萧金浪一个星期就拉来七八个‘郑教授’,周青峰一狠心说道:“我们还需要中青年骨干人员。如果让你放开手去拉人,你有办法拉一批来吗?”
萧金浪倒是一愣,答道:“倒不是不行。虽然魔都帝都那几个地方不考虑,但国内现在发不出工资的科研单位可不在少数啊。
这批老顾问熟悉状况。有他们指点,我真要放开手去拉,不敢说成千上万,但光是三线的穷山沟里拉一两百号骨干工程人员是没问题的。
现在海湾战争的震撼才刚刚开始,国内正处于晕圈状态。那帮人现在是最苦最穷的时候,你确定要去拉?具体要拉些什么人?”
周青峰一咬牙,“我也不知道要些什么人。但不管拉来了能干嘛,人才济济终究是好事。
我这里可以花钱的项目多了,白养一群人也行。总比要招人临时抱佛脚更好。
先给你两百万,限时一个月。机械,化工,电子,医药,你能拉多少给我拉多少来。我们来一次***。”
萧金浪抿抿嘴,点头道:“跟国外相比,现在国内人力资源还真是很便宜,趁机聚集一批人才也是好的。只要有钱,不愁没人来工作。”
周萧二人这一合计,钱财和人脉相互协作,很多人的命运就发生改变了。
萧金浪再次东跑西跑的找部门找关系,熟悉官僚体系的他办事效率超高。 没个几日……
贵州,距离贵阳上百公里外的深山。
大山深处的青翠山谷中藏着连片的工厂和建筑。
“史维奇,史大忽悠。”楼下传达室的大爷一阵大喊,“你的电话,有人找。”
史维奇戴着个厚厚的眼镜片,放下手里最新的一期《国外计算科学资料汇总》。
他的大脑袋从二楼的窗户朝外看了眼,长叹一声,手扶桌面的玻璃板慢悠悠的站起,两条瘦腿把椅子向后推的蹭蹭响。
当年为了打‘三战’,举国上下抽调人员搞三线建设。数百万工人,干部,军人,知识分子,建起一千一百多个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
大批人力物力投入到祖国内陆边疆,意图避免二战时苏联一开打就几乎亡国的糟糕局面,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巨大举措。
只不过当年太穷,搞‘三线’时生怕被敌人的核弹一锅端,好多单位是哪里偏僻哪里钻。
等建好之后才发现内陆交通条件差,这么搞非常的不方便,无论经济还是社会效益都太低,大量宝贵人力物力空置。
简单讲,躲的太偏连自己人都受不了。
史维奇是从魔都计算所出来的。他从大都市来到贵州的深山,十几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