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_作者:通吃道人.QD(716)

2020-09-17 通吃道人.QD

    “我也打听了,天阳冶金学院确实是冶金工业部下属院校。可它哪来那么多钱一下子招揽几百号人?难道那个学院要院系扩招?”

    院系扩招也用不了四百多人。而且这待遇太好,叫人不敢相信。因为所有被拉去的人都得到基本相同待遇,最起码也是月薪五百块。

    那岂不是每个月发工资就得二三十万?

    就当所有人都在忐忑之中,新的消息连同邮局汇款单就来了。

    每人五千块安家费。先汇款一千,其余四千抵达天阳就发。

    卧槽,这就是几百万了!

    汇款单一来,史维奇所在的办公室算是沸腾了。

    山沟里没啥新闻,报纸都是一周送一次,一次送一周。加上保密条例,厂里有什么事也不能对外说,甚至不能跟自己亲人说。

    可从八十年代开始,‘三线’的大量科研院所和工厂就开始搬迁。

    其中贵州就有很多保密单位朝大城市搬,把宝贵的人才和资金集中起来使用。

    但再怎么集中,上级拨付的资金就只有那么多。

    九十年代国内军工业处于一种诡异的凋敝状态。

    88年,兔子的核潜艇进行了两个大实验。

    一个是在南海进行深潜,反应堆全功率运转,水下大深度发射鱼雷。一个是在北海进行水下弹道导弹发射。

    两个实验都很成功。

    但负责核潜艇的黄总师却高兴不起来,他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我高兴因为我打成功了。但大概明天我们就要失业了。”

    果然,新的核潜艇项目下马,一下就是二十几年。

    科研生产断线,团队解散,人才流失。

    说白了还是穷,穷到三十年后才来补课。很多核心技术,兔子跟鹰酱在技术上的差距被拉大到不是一代人能追上的。

    幸运的是鹰酱在两千年后跑去打治安战了,跟中东中亚的骆驼玩尿糊糊玩的不亦乐乎。

    现在有人自掏腰包要来养三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史维奇这些人来说不啻于天大的好事。

    也幸亏萧金浪拿着《**日报》的牌子去跑门路,换别人拎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

    再加上周青峰把几百万美元跟白捡似的朝外撒,好些部委自然从三线非核心的单位抽调那么几百号骨干人员给他。

    一方要钱,一方要人,双方都觉着自己赚大了。    搞科研是很花钱的。设备差一点,成果就差千万点。科研人才必然是跟着项目走,跟着设备和资金走。否则就是有颗天才脑子也是白搭。

    举个例子,国外搞生化药物研究,医用手套用一次就丢,甚至做一个操作就要更换移液器之类的配套耗材,以免污染宝贵的样本。

    国内九十年代怎么可能让你把手套移液器之类的用一次就丢?乖乖的重复使用吧。

    可只要耗材重复使用,耗费几个月乃至几年,花掉百万千万做出来的成果很可能就在无意中泡汤了。

    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事。

    史维奇是搞计算科学的,勉强可以说是数学家。世人笑话说数学家最省钱,只要纸和笔就够了。

    可拉倒吧。

    这都啥年代了。

    你以为自己处在亚里士多德的时期么?

    数学家要起经费来可狠了。搞计算科学的就更狠,人家要的是超算。

    九十年代最出名超算是IBM的‘深蓝’,跟卡斯帕罗下国际象棋还获胜的那台。就不说这台宝贝的造价和运维人员工资了,光是它每个月的电费就能让史维奇破产一百次。

    僧多粥少,那就只能分流了。

    三线科研人员的去向千奇百怪。

    好多科研机构合并重组,他们继续待在某个岗位上默默无闻一辈子。也有人去大专院校发挥余热,下海经商乃至出国的也有。

    萧金浪别的本事不敢说,跑门路的能力却绝对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