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克夫站在旁边,低声道:“这都是近几年才生产的装备,是当前最好的。它们不应该被轻易卖掉。”
9T250运输装填车可以运两枚导弹,还自带吊车给发射车装填。这确实是当前最先进的近程弹道导弹,但周青峰不管对方的感慨。
“我需要一支足够多的伊尔-76机队,包括飞行员和地勤,还有机场指挥人员。从空中将这些商品运走是最方便的。
我用轻工业品作为支付,帮你们稳住国内市场,你们可以获得更多国民的支持,在权力斗争中占据更好的地位。”
“轻工业品也用飞机运?”
“得用货轮和火车。我建议你们也像航空工业部一样,组织采购队伍跟‘圣光’走,想要什么直接下订单。
这运输量只怕不是几万吨能解决的,走海运从广州到列宁格勒才比较廉价方便,一趟船期大概三十到四十五天。”
伊萨克夫摇摇头,“太久了,这样交易不了多少东西。”
“或者我可以先下一笔定金,你们可以将我选中的装备运到别的地方,比如远东。我们可以慢慢交易。”
伊萨克夫的眉头皱了皱,还是不满意这样的交易方式。但就这时,一名参谋军官从营区外进来,将上校喊了过去。
这一走就是几十米外,隔着几栋库房。
四个持枪士兵盯着周青峰和马可世。后者两人装作无所谓,盯着不远处的T80坦克谈天说地。
一只隐形的小妖精则跟着伊萨克夫,看到他走进一间营区的办公室,抓起放在办公桌上的话筒。
上校同志‘嗯嗯’了几声,随后讶然反问了一句:“那些美国人又来核查了?他们可真够烦的。”
(微信号‘通吃道人’,能不能帮忙把每天三个视频下的广告都点?) 冷战时期,美苏都生产了‘过饱和’的核武器,足以摧毁人类几十次。
制造和维护核武库花费巨大,这对双方国力来说都是沉重负担。于是七十年代开始,双方就核裁军问题进行磋商。
到了87年,美苏又搞了个《中导条约》,约定双方销毁500到55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
本质上,双方都不想打核战争,所以才会妥协。但各种条约签署容易,执行方面就很难。
一则要看双方情报系统的斗法。核查之前要搞清楚对方核工厂,核载具,核武库的规模和位置。
二则要相互派核查人员去对方地盘进行实地确认,保障基本的互信。但正是本质上的不信任,导致美苏经常指责对方违反条约。
小洋妞梅根是美国DOD的雇员。上级不知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觉着她太闲了,于是把她丢到二毛家去做核武库的核查安全官。
米-8直升机的发动机在头顶轰隆隆响不停,梅根戴着机内通讯头盔,从机舱的窗口向下看。
从莫斯科到基辅,再从基辅到哈尔科夫。辽阔的大平原无边无际。
二战时,苏德双方曾经在哈尔科夫发生了一系列重要战役。这里平坦的地形适合装甲部队发起冲击。
T-34坦克在这里被‘虎式’打的落花流水,**德国的势力在此地达到巅峰。
在此后的几十年,毛子还时不时能从平原的某个烂泥塘或者稀疏树林里找到当年被遗弃的武器装备。
从枪支弹药到装甲战车,应有尽有。
现在从米-8上俯视,巴拉克列亚营区的地面上就是成片露天堆放的武器弹药。风吹雨淋下,木制的弹药箱好些都烂了,露出里头封装的炮弹。
和周青峰一样,梅根也无法理解什么人的胆子如此之大?
丹尼尔坐旁边,看出她满脸的疑惑,笑道:“生产部门只管生产,运输部门只管运输。
物资到了接收部门手里,却发现没足够的库容,就只能随意堆放了。其实就是管理脱节。
露天堆弹药还比较少见。可你如果去过莫斯科的运输站点,就经常会发现市场上缺乏的蔬菜水果在车站的库房里堆积如山,只能霉烂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