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侠世界_作者:明道真人(918)

2020-09-24 明道真人

文天祥自然也知道此事,他虽然看不上郝经等人为蒙元朝廷效力,但也觉得朝廷扣留对方使节有些不妥。不过即使如此,他还是回应道:“我大宋使节,又被你北朝扣留了多少?何况汝师南来,又有李璮来攻,孰能信之?”将事情推到了李璮头上。当时李璮还没有起兵反元,却已经做着准备,听到郝经南下求和的消息后就出兵攻宋,破坏议和,郝经也因此被囚。

张弘范闻言,“嘿嘿”一声冷笑,却是不再多言。文天祥的话,虽然能解释郝经被囚原因,却难以解释他为何被囚十五年,外人也都能听得出来。不过他心中怒气已发,追问下去还可能惹怒文天祥,进而引得前来会见文天祥的方志兴的不满,因此也就不再追问。他相信郝经的事情,方志兴一定知道,也无需自己多说。

方志兴自然听说过郝经之事,还因此特意探查了一下北地汉人的想法。对于张弘范所说元人、金人、辽人、宋人、汉人之事,他虽然并不赞同,却也不得不接受此人说法。时人多是以国号而分,有宋人、金人、西夏人、元人等,反倒是汉人这个称呼,并不经常见到。自靖康之难后,北地已沦陷一百多年,而燕云之地的汉人,更是从未成为宋人,也怪不得他们不认可大宋了。张弘范所言,实是代表的许多生活在北方的汉人的想法,尤其是一些儒者。在他们看来,为蒙古皇帝尽忠便是忠君爱国,合乎儒家大义,郝经被囚十五年而不屈,也是因为如此。

“君臣大义,华夷之辨!张将军,不知汝师可曾说过?”方志兴道。

闻言,张弘范道:“入夷入夷,入夏则夏。吾师曾言‘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陛下既用士子治国,自然是中国之主!”

“中国之主?哼!难道就是要残杀我中国之民吗?”文天祥怒喝道,说着又道:“‘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张将军当真好气魄!”

这句诗是张弘范所作,他自己如何不知。闻言,他脸色时青时红,不知在想着什么。蒙元大军南下时杀戮极重,这是谁也无法否认之事,被文天祥这个阶下囚当面斥责,自然令张弘范颇不自然,若非顾忌方志兴,只怕他早就掩面而去了!“文先生,船上不便,可愿同贫道上岸一叙?”争论了一会儿,方志兴眼见蒙元水师似乎发现了旗舰异常,有几艘战船靠了过来,说道。

闻言,文天祥这才转过头来,重新看向方志兴。他这时已经大体猜出了船上的形势,知道方志兴并非是受元人邀请而来,不过即使如此,他对方志兴也没有多少好感,说道:“有此武功,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在此坐视。你想离去自去即可,休要叫上文某!”说着转过头去,对方志兴看也不看。对他所说的带自己离去之事,没有丝毫在意。他自被俘之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哪还会在乎自己性命。

“先生何必如此固执,留此有用之身驱逐鞑子不是更好吗?大宋虽亡,华夏却是未亡啊!”方志兴劝道。

“‘大宋虽亡,华夏未亡’,‘大宋虽亡,华夏未亡’……”文天祥喃喃说了数遍,突然明白过来,指着方志兴骂道:“乱臣贼子,竟然有此贰心!”然后对着海面大哭不已,哀喊“陛下”,内心之中,显然未曾忘记大宋。

又被文天祥骂了一通,方志兴心中却不在意,淡淡道:“襄阳陷落之时,大宋便已在贫道心中亡了,先生也要保重才是!”自从襄阳突围,将“抗蒙保国盟”改为“抗蒙保民盟”后,不但方志▲¤兴,就是大部分武林中人,都认同宋朝已经灭亡,这也是此次崖山海战,流求岛上众人并不特别关心的原因。若非为了见识此次海战、见证宋朝灭亡,只怕方志兴等人说不定也不会来。

听到这般话语,文天祥心中顿时大怒,就要破口大骂,不过这次方志兴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问道:“襄阳被围近六年,不知朝廷诸公何在?襄阳之重,世人皆知,诸位数年不救,坐视鞑子大军破城,大宋若是不亡,又有什么应亡?”

“贾似道欺君误国,非是此僚让朝廷不得消息,襄阳城何以数年不救!”听到方志兴提起此事,文天祥怒声道。朝廷之所以在后来再也不救襄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贾似道将襄阳求援的消息隐藏起来,让人以为襄阳战事不紧。后来贾似道失势后,众人无不为此扼腕,痛骂贾似道。

“呵呵!先生这话还是留着自己听吧,岳武穆、孟忠襄之事,天下谁人不知?襄阳之事,不过重演罢了!贾似道何等人物,焉能真的瞒下襄阳战事?”方志兴冷笑道。自从宋室南渡之后,朝廷和地方武将之间,便有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关系。一者朝廷要用武将打仗,保卫国土;二则担心武将不受掌控,甚至谋朝篡位,因此不断敲打。像岳飞和孟拱这两位曾在襄阳征战的名将,一个以“莫须有”之名被杀,一个被罢职后忧愤而死,其他的余阶、王坚等将,也都莫不如此。数年前襄阳之事,虽然有朝廷无力救援的原因,却也不乏借蒙元之手削弱吕家之意。只是他们算盘打的极好,却没料到蒙古人这次是下了决心灭国。襄阳陷落之后,蒙古人顺流而下,贾似道被群臣所迫统军战于鲁港,结果淮西制置使夏贵因为担心获胜后受责于先前之败,不战而逃,导致宋军大败亏输,贾似道也因此去职。后来再战焦山时,宋军水师已不如蒙元,最终仍是大败,精锐丧失一空,导致临安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