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如果要仿照野生环境进行养殖,那必须给海参和鲍鱼足够的食物。
相对于真正的野生环境,他们这边的环境还是比较简陋,尤其他们有心要做养殖,到时候投放的海洋生物数量在一定空间内肯定远远超过野外真实生物。
宋州问:“这些都没问题,那等种好了相关饲料植物之后,要怎么继续?这么直接把鲍鱼和海参头放进去?”
“我的原计划是这么直接投。”
宋州笑,“它们又是不会动,你这么投放下去,到时候能收回多少就难说了。”
“我知道。”陆岙认真道,“有心理准备,到时候能收回多少算多少,我们这次本来就打算做一个半公益性质的海洋牧场,哪怕只收获一半,挣的钱也足够维持这个海洋牧场了。”
宋州问:“你投放下去的海参,鲍鱼全都逃走了呢,之前不是没有这个先例。”
“这个我也能接受,不过我觉得应该不会这样。”陆岙很乐观,“我们承包的那片海域附近的海域都比较贫瘠,就算它们想逃也逃不远,逃到别的地方之后,它们根本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最后还是得回来。”
哪怕这个想法有点天真,陆岙也不打算像别人的海洋牧场那样再用网框之类的把它围起来,如果这样养,跟鱼排养殖也没太大区别。
他愿意给它们更自由的环境。
只要附近的海域资源不会突然丰富起来,就不用担心养的海参、鲍鱼之类的会逃走,毕竟这些简单的动物主要还是跟着食物走,食物在这里,它们就跑不了。
宋州看他一样样都想好了,笑道:“放手去做吧,我陪你一起。”
陆岙用力点头,“好。”
第172章
年初七一大早, 崇信村就来了好几辆大卡车。
这些大卡车上沉沉甸甸装着不少东西,轰轰开过,村人感觉路都在震动。
“这是什么?”有村人从路边小店里探出头来看, “搞工程啊?”
“不是工程, 我们这哪有什么工程?不是说陆岙在村外承包了一片海做那什么海洋牧场嘛, 估计现在就在搞那个了。”
“海洋牧场?没听过啊。”
“我先前也没听说过,不过陆岙这人有些邪门,他要搞什么, 多半搞得起来。”
这话一出,店里好几人深表赞同。
大家对海洋牧场实在好奇,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 便有人建议, “这个海洋牧场怎么搞, 我们还没看过, 要不一起凑凑热闹去?”
“成啊,我们也去长长见识。”
在小店聊着天的人们说去就去,当即站起来,推挤着出去,要往海边走。
众人到海边的时候, 海边已经有许多人站在那边看热闹了,尤其还吸着鼻涕的小孩们, 他们站在礁石上伸长脖子, 一个劲地往海里看。
这边乱哄哄,到处都是车卡车、吊车、小车, 海面上则停着好几艘船。
这次投放礁石, 主要用陆岙的大船。
吊车将人工鱼礁从卡车直接吊到船上, 陆岙再开着船将人工鱼礁送去海洋牧场里投放。
林大武、林满漳、林贡商、老陈他们全都来了。
礁石上和船里站着好几十号青壮男人, 大家一起帮忙。
陆岙承包的海域太大了,他定的人工鱼礁也多,足有五百一十二个,各种形状和材质的都有。
大型人工鱼礁直接用吊车搬运,小型人工鱼礁则要他们自己搬到船上,再乘船过去投放。
陆岙提前做好了准备,现在那么多人工鱼礁堆在这里显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村子里的人看热闹归看热闹,看完了热闹,人也自觉过来帮忙,其中还有些老人,一样不耗力气。
有老人感慨,“我们年轻的时候打鱼,那海里的鱼虾多得跟米一样,都用小木船满载而归,谁能想到现在还有要在海里养鱼的一天。”
林贡商听到了,笑着提高声音,“时代不一样了嘛,我们打了那么多年的鱼,都是我们从大海里拿,现在也该轮到我们回报大海了。”
“这话说得很是。”老爷子有些感伤,“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没有现在的人那么赶尽杀绝,用的网都心里有数。”
陆岙听到他们的话,过来说道:“我们现在也不赶尽杀绝,要是碰到用绝户网的,还会直接报警。木子爷,这个你别搬,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来。”
“呵呵呵,我身体好得很早,前两年我还套牛下田梨田呢,你们这个也就那样,累不着我。”
陆岙硬接过他手里的钢铁人工鱼礁,“那你找轻一点的人工鱼礁,这个不行,这个太重了,他们刚刚提起来的时候还差点闪了腰。”
老爷子立即有些得意地摆着手哈哈笑道:“这点重量就差点闪腰,身体不行啊,要跟我们年轻的时候,嚯,一口气挑两百斤,脚都不打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