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玩家_作者:panther(102)

《大青故事会》,则以灵神怪异的民间故事为主线,势要做琼州岛最佳的厕所读物。

大青报刊是由印刷公会负责赶制。印刷公会是从蒸汽公会购买的印刷设备,整体印刷是用石墨为原材料,印刷成品虽比不上现代,但在古代绝对是高成品高效率的代名词。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三千份大青周报和大青故事会印刷完成。

……

“老板,来两块香皂。”

十一月初十,赵三娘好奇的走进大青杂货铺。赵三娘是三娘包子铺老板,大青杂货铺距三娘包子铺两条街。半个月前,大青杂货铺正式开张。和以往杂货铺不同,大青杂货货物摆放清晰,上面价格透明,里面货物也全是以大青谷产出为主。

“大青谷新上了洗衣粉,十文钱一斗,每次洗衣只需一勺,要不要试试?”店伙计热情推销。

“也是洗衣裳的?”赵三娘好奇。她每月的洗衣工作量大,自从使用大青香皂后,只感觉自己双手被全部解放。

“对,价格比香皂合适。”店伙计打开一个缸盖,里面是一些白蓝相间的粉末状,有淡淡的柠檬香味。

“来一斗。”赵三娘用手捻了两下,尝试性的要了一斗。

“现杂货铺有活动,购物满五十文可获《大青周报》或《大青故事会》,赵三娘,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想看的?”店伙计将赵三娘的东西准备好,接着指了指货架最外侧。

《大青周报》:五文/份。

《大青故事会》:十五文/份。

“《大青故事会》。”赵三娘果断说着。文昌县有专门的话本坊,单本约三十文以上,她以前都习惯在桥头听说书,还没买过这种专门的话本。

“牙儿哥,大青这边还招不招工?”赵三娘将话本装好,小声八卦。前段日子大青铺子招工,文昌居民本没当回事,谁知大青酬劳丰厚,他们再想来都进不来了。

“下个月可能会招,到时候真招了,我第一时间联系宝儿哥。”店伙计笑了笑,宝儿哥是赵三娘独子,两人之前一起在码头做苦力

“好嘞。”赵三娘心满意足的离开。

店伙计将货架整理整齐,他之前每月工酬三钱,还经常遇到工头克扣。现上升至五钱,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他十分满足现状。

“牙儿哥。”午时过半,一个长相清秀的男子进门。

“这是账本。”

牙儿哥熟练的拿出一个蓝册子。清秀男子在一个叫超市公会的地方做工,他认不太清,但知道大青公会都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牙儿哥想起了‘醉救白蛇’的传闻。心中对大青谷也多了一丝敬畏和向往。

……

就在大青玩家整理账簿的同时,三娘包子铺,赵三娘将香皂放好,十分随意的翻开《大青故事会》。她曾上过三年学堂,会简单识文断字。

《大青故事会》第一页《西游记》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州……”

“那座上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

赵三娘随意一看,可看着看着就有些上瘾了。

《西游记》讲述一个石猴求道的故事,整个故事世界闻所未闻。赵三娘一眼看了半个时辰,正准备看到石头大闹天宫,只见话本下方写了十个大字:欲知后事,请看下期连载。

再翻页,连载话本直接跳到了《红楼梦》。

赵三娘抓心挠肺,再一细看,竟觉得《红楼梦》也十分有趣。《红楼梦》之后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大青故事会》第一期共连载了四本,每本两回。话本背景虽然不同,但每个故事都让人抓心挠肺。

“三娘,三个韭菜包子。”赵三娘又刷了一遍,这时有客人过来买包子。

“糟了……”赵三娘一阵懊恼,她刚才看话本看的上瘾,包子忘蒸了。赵三娘火急火燎的蒸包子。与此同时,文昌鞋铺,米面行,酒楼,书院……有不少杂货铺客人同样在抓心挠肺的看着《故事会》。有不识字的,直接将话本交给路边的测字先生,文昌城桥头说书量呈直线剧增。

《大青周报》每周两期,除了琼州岛趣闻,连载故事主要由《聊斋志异》《西厢记》这样经典短篇为主。《大青故事会》每半月一期,现主要连载四大名著。在香皂公会,白糖公会的协助下,《大青周报》《大青故事会》在琼州十县同步上架。

经过口口相传,《大青周报》稳定销量2W 册。半个月后,《大青故事会》第二期上架。在上架的第三天,销量直接破5w 。

大青报社成为香皂公会之后的绝对黑马,位于大青公会人气榜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