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因董旻很清楚,以他跟董卓两人在洛阳的所作所为,早就搞得天怒人怨,就算投降,怕也难逃一个死字。
可其他将领却没董旻这个心思。
如果可以,他们巴不得现在就献出长安城,投降朝廷。
潼关一战,这些人虽然不在场,可之后也陆续从其他人嘴中大抵打听到那一天发生的事情。
秦墨手段之威风,行事之狠辣,早已深入人心。
尤其经过亲历者的一番添油加醋,在关中百姓眼中,秦墨形象早就一天三变,说什么秦墨是天神下凡,足有小山丘那般高,长着三头六臂。
不仅如此,秦墨还能口吐火焰,眼射金光,操纵雷电,更有绝强法器护身,一击之下便可荡平长安城。
总之是越传越邪乎。
在这种情况下,秦墨率部亲征,谁还敢与之匹敌?
未战已先怯!
唯有坐着左手第一位的武将面色不动,看上去非常之沉稳。
此人正是段煨。
段煨系董卓麾下中郎将,武威人,在董卓军中是个很特别的人物,董卓其余部将莫不以“嚣张跋扈,军纪败坏”著称,段煨却为人低调,军纪严明。
历史上董卓败退长安,安排段煨驻守华阴。
从那以后,段煨便在华阴扎下根来,不管长安闹出什么幺蛾子都不参与进去,一心经营华阴,安心种田。
董卓死后,段煨当即撇清跟董卓的关系,竟真的让他成功洗白,晚年位居九卿,和贾诩是董卓军中结局最好的两个人。
可是现在,因着秦墨先用一场骑兵追击战打蒙了董卓军,跟着血洗潼关,让董卓甚至都没机会退守长安。
阴差阳错之下,段煨被迫滞留在长安。
处境虽然不同,心思却是一样的,段煨早就看出,朝廷不会一直坐视董旻一直霸占着长安,未来必定有所行动。
这不,很快就发兵了。
段煨可不想跟董旻一同陪葬,心中已经有了投降的心思,他甚至已经派出心腹,带着密信去见贾诩。
希望通过贾诩跟秦墨搭上关系,表达心意。
但是面上段煨却是不露声色,见董旻看了过来,抱拳说道:“将军,仅凭我们自身兵力怕是很难守住长安城,将军何不派人联络马腾,以为联手?”
“马腾会同意?”董旻将信将疑。
段煨道:“朝廷此番出兵,可不止是要夺回长安,还要趁势平定雍、凉二州,马腾、韩遂之流都被朝廷定义为叛军,也在征讨名单之上。
“将军只需承诺跟马腾共享长安,他必定会助将军一臂之力。”
“也只能如此了!”董旻颇为肉疼,着实不愿引马腾进长安,那根本就是引狼入室,可眼下事急从权,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受此启发,董旻不仅要联络马腾,还准备派人联络远在金城的韩遂。
一头狼是引,两头也是引。
“既然如此,倒不如来个两狼相争。”董旻如此想。段煨回到家中,招来亲信,又给贾诩写了一封密信。
提起贾诩,段煨满是感慨。
在董卓军中,他段煨贵为中郎将,而贾诩不过是一员校尉。可一转眼,投效太傅之后,贾诩华丽转身,一跃成了太傅府长史。
最近更是擢升为尚书右丞,可谓风光无限。
在信中,段煨除了通报长安城最新动向,还向秦墨承诺,可作为内应,配合打开长安城门,引朝廷大军进入。
他这是要献城!
段煨不知道的是,他的亲信刚出城,就被董旻的人在小树林截住。
董旻看过信之后,竟又放那亲信离开了,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段煨啊,段煨,你既要献城,那我便来个将计就计。”
说着,派人给马腾又传去消息。
董卓兄弟二人能霸占雍州,同时在洛阳搅动的天翻地覆,岂是外表看上去那般粗鄙,内里的手段可也不少。
早就对段煨有所防备。
…………
贾诩收到段煨来信,不敢怠慢,当即呈给秦墨。
秦墨看过之后,道:“军师以为,这个段煨可信吗?”
“应该可信。”
贾诩将他对段煨的了解完完整整叙述了一遍。
“那就让徐荣配合吧。”对贾诩的判断,秦墨还是比较相信的,既然是要接收长安城,那就不能大张旗鼓。
更不能全军压上。
“稳妥起见,可传令张济,让他率领所部进驻新丰县城,随时准备接应徐荣部。”贾诩建议道。
“就这么办。”秦墨点头。
…………
新丰县城。
拿下新丰之后,徐荣就率部停了下来,等待后续部队跟上。之前携带的粮草也已近乎耗尽,需要从潼关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