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句句诛心。
孙膑这回是真有些恼怒了,冷冷说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丞相不会不懂吗?燕国一旦有失,越国下一个就该对付我们齐国了。”
“是吗?”
后胜是一点也不怯场,火力全开,“燕国没有大将军说的那么不济吧?好歹也有四十万大军镇着呢!就算打不赢,守,总归守的住吧?
“怎么在大将军眼里,到好像燕国随时可能要灭亡一样呢?
“恰恰相反,云中、雁门两郡正在被匈奴肆虐,危在旦夕,每耽搁一刻,就不知道有多少齐国百姓遭殃,死在匈奴人手里。怎么大将军反倒不急呢?”
此话一出,齐王豁然抬头。
对上齐王那双莫测的眼睛,孙膑直感到心中发冷。
悲哀啊,
悲哀!!!
孙膑知道,他现在再说什么,齐王都不可能听进去了。
“大将军怎么不说话了,是心虚,还是被我说中了?”后胜却不是一个心怀宽恕的主,痛打落水狗。
这样的机会,可不容易遇到。
孙膑面无表情,朝着齐王行了一礼,“王上,末将还是坚持之前的观点,还请王上三思。倘若王上不同意,那我只有辞去大将军之职。”
如果不被君王信任,那也没必要继续效命。
没意思~~~
孙膑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一心想着复仇的年轻将军,算算时间,也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多岁,大不了再次归隐。
坐看战国云卷云舒。
“大将军这是要逼宫啊。”后胜阴阳怪气。
说的每一句话都敲打在齐王心尖上,不知不觉就将齐王架了上去。
下不来台。“此事干系重大,容我再好好想想。”面对孙膑的逼宫,齐王建最终还是打起了太极,没有当场答复。
孙膑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他知道,齐王不当场表态,已经证明,齐王并不同意他的方案,这么说,只是给他一个台阶下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
第二天,齐王就绕过孙膑,直接给远在燕国的田单下令,着田单率领所部,带着燕国支援的粮草即刻挺进雁门郡,对抗匈奴入侵。
孙膑得到消息,什么也没辩驳,直接挂印而去。
这一回,
是真的要隐居不出了。
丞相后胜得到消息,嘴角不自觉就露出一丝笑容,有点小得意,还有点小阴险,“赶走了孙膑,下一个,就该是田单了。”
“老家伙们,既然隐居,那就不该再出来凑这个热闹。”
好好养老,
它不香吗???
…………
齐王虽然没有采纳孙膑的建议,但齐国的应对还算果断。
田单率部出燕国,绕过代国,直插雁门郡。
原本驻扎在邯郸郡的十五万齐国大军,则经太原郡绕道,杀向更北面的云中郡,摆明了要跟匈奴人血战到底。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
奈何两地相隔太远,又多山川险阻,大军光在路上就耗费了小半个月。
等到齐国大军赶到,匈奴人已经将两郡虐了个遍。
面对来势汹汹的齐国大军,匈奴人也是一点不怂,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跟敌军杀的是难解难分。
北地局势,很快引起各国关注。
魏楚两国自然还是以看热闹为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齐国遇到的麻烦,两国王室甚至还有点窃喜。
拿下赵地之后,齐国实力已经隐隐压了楚魏一头,让人忌惮。
始作俑者的燕国,
倒也并未收获预料中的喜悦。
相反,燕王喜还很郁闷,他没想到,齐国竟然这么无耻,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直接就将二十万援军调走。
真是一群白眼狼。
更让燕王郁闷的是,随着云中、雁门两郡生乱,之前迁移到赵地的三十余万燕人一下坐不住了,纷纷逃回燕国。
对燕国割让赵地给齐国,这些燕人本就不满。
眼下又有匈奴为祸,哪里还敢在赵地停留,一个个打点行装,不顾燕国阻拦,纷纷返回原来的家乡。
可家乡早已不是家乡,田地都被土豪兼并了。
这些可怜的燕人一下沦落为无地的流民,成了燕国负担,大量难民涌入城池中,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饥民。
对燕国而言,
这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
就在外界关注点都集中赵国北部时,一直显得很平静,仿佛游离在战场之外的关中地区,却在悄悄酝酿一场风暴。
这一天,一小队骑兵借着夜色掩护,悄悄进入武关要塞。
领头者,
正是黑水军统领白起。
要塞会议室内,白起刚一到,就升帐议事,下首坐着五位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