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天门城与龙息果树林之间的腹地中央地带,再修筑一道类似于长城一般的内城,也就是目前定下的上京城。
天门城与上京城之间的区域,是日后麾下真正普通领民居住的区域,而上京城与龙息果树林之间的区域,则是为日后麾下基石力量所居住的区域,最后才是在龙息果树林区居住生活的核心嫡系成员。
这样的话,整个黑域三角洲岛屿领地实际上便被划分成了三个范围,外围地带、内部地带,以及核心地带!
外围地带依靠黑域三角洲天然的护岛山脉天堑与天门城,组成第一道大范围的防御,内部地带则是依靠上京城城墙以及防御纵深,形成第二道防御,再然后便是龙息果树林所形成的最后一道防御!
这样梯次配置、层层递进的防御体系,才算的上是林皓心目中真正的固若金汤领地防御。
而作为林皓全部领地规划中,承接内外防御的上京城,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上京城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池,而是类似于现实长城一般的一道战略性防御城墙。
如果日后伴随着林皓领地面积的不断扩大,需要分化行省的话,那么足有五万九千多平方公里的黑域三角洲,足以单独化为一个直隶行省,而上京城便是内直隶与外直隶之间的门户分界线。
通过上京城,进入到内直隶后,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天子脚下!
至于作为都城的紫禁城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原本林皓的规划中,没有这么一座都城,但是伴随着华夏天庭的成立,日后像六部一样的管理机构逐渐增多,如果说一股脑全部建立在龙息果树核心区内,那显然不切实际。
林皓对于龙息果树核心区的定位,是类似于自己的皇宫后院一般的禁脔之地,非林氏宗室成员以及最核心的心腹人员,绝对不得入内。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林皓这一世是奔着建国称帝的最终目标而去的,虽然说现如今华夏天庭成立了,但是在严格意义来说,他还没有正式封禅称帝。
虽然说,在麾下势力还没有在第一山海打下一片江山,真正站稳脚跟之前,林皓没有封禅称帝的打算,但是现在连都城都没有,又称哪门子帝?
因此,在龙息果树核心区的外围,再兴建一座作为麾下领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的都城,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而一旦紫禁城兴建完成后,那么龙息果树核心区,也便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林皓的天子行宫。
好在现如今林皓领地的十万领民,全部都是撕裂了枷锁的强大异人,耐力与体力都远非是普通劳动力可以相比拟的。
一下兴建两座大型城池,甚至其中一座还是一道“万里长城”,看似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情,但实际上,对于现如今的林皓领地整体实力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
……第二,正式取消原有六部职位管理建制,新组建内阁——枢密院——六部职位管理建制!
内阁统御,枢密院统战,六部统治,这些计划早在天门城落成之际,便已经清晰在林皓脑海中形成了。
由于当时领地兵微将寡羽翼未丰,缺乏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林皓只能先草草临时组建了一个六部架子,交由几名林氏宗室的族老来进行管理,应对领地扩张人口的需求。
现如今正式成立华夏天庭后,那么一切便都要步入到正轨之中,选拔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
好在如今领地的十万领民之中,并不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这些时日,光是吏部便发现了不少的沧海遗珠,甚至,有一人竟然还是某个亡国土著势力中的国师。
林皓准备举行一次古代的春闱大考,从领地的十万领民中,彻底地将这一部分人才筛选出来,全部补充到内阁、枢密院与六部之中,物尽其用。
当然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走上历史中的封建王朝老路,防止文官集团做大,最终被党争拖下水,林皓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了好几手相应的准备。
比如,直接采取了内阁与枢密院两大机构并存的特殊管理机制,文武分治!
对外作战,林皓与内阁商定打不打,指定了作战目标后,至于怎么打,那是枢密院几位枢密使大臣和军机参谋需要商量的事,文臣不得干预。
以文治国,以武安邦,术业有专攻,文武两班只需要对林皓负责即可。
林皓宁愿坐实华夏天庭未来的武将集团坐大,走上疯狂对外扩张的道路,也不愿意文官的一味守成,不思进取!
除此之外,林皓还直接明文规定,无论是内阁四相(首相、次相、两大辅相),还是枢密院四大枢密使宰相,一半职位都必须是由林氏皇族成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