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闺蜜被撤去了伪装,露出了本来面容。
兄妹相见,一通儿抱头痛哭喜极而泣的戏码。
激动过后,阿布沙迦问道:“想死哥哥了。毕圣山曾说再过一段时间就让我和你相见,今晚这是阿尔勒大人提前通融,把你带进来了吗?”
阿布闺蜜道:“屁!管他毕什么索,毕加减乘除索我都不在乎,妹妹只要你平安。哥哥,长话短说,准备下,赶快随我逃走吧。”
不想阿布沙迦退后一步,警觉地看着阿尔勒和华澜庭,又盯着阿布闺蜜:“怎么回事?妹妹你疯了吗?三圣山待我不薄,教我修炼,赐我强大的力量,毕圣山答应不久以后让我回家,率领阿肯部族为圣山征战四方,重现阿布家族往日荣光。”
这回轮到阿布闺蜜呆住。
林弦惊和华澜庭把进出可能碰到的各种情况基本都设想到了,偏偏就是没有料到阿布沙迦竟然会说出这番话来。
根据阿布闺蜜的表现,他们理所当然认为阿布沙迦同样应该深埋对三圣山的仇恨,在山里虚与委蛇,时机一到,必会反出圣山。
看来他们错了。
确实,阿布沙迦进山的时候还是个懵懂的孩子,这些年下来,他被三圣山彻底洗脑了,如今以圣山弟子自居,对三圣山的谎话深信不疑。
阿布闺蜜吃惊后大急,怒斥道:“哥哥,你糊涂!你昏头了吗!三圣山屠我部落,戮我族人,对我们任意宰割,大部首和大哥二姐被他们派出去东侵,已然身死他乡。你,你怎么能,认贼作父!”
阿布沙迦摇头:“是你错了,我的妹妹。三圣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圣地部落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为此的牺牲是在所避免得。你我身为伟大的阿布家族后裔,该当不计生死冲锋在前,这是我们的荣耀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激辩起来。
华澜庭听得在心里摇头,此子显见是中毒已深、冥顽不灵。
时间紧迫,还是自己加入,尽快用具有逻辑性的摆事实和讲道理说服阿布沙迦吧。
只是……
如果常识、正义和逻辑、道理总是有用的话,那还要拳头做什么……果然,华澜庭有理有据、有情有义的说辞,也打动不了阿布沙迦。
阿布沙迦从小被圣冥教洗脑,已经形成了自己根深蒂固的一套对世界的认知体系。
实际上,很多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指导他们行动的并不是道理和逻辑。
道理和逻辑常常只能用来事后解释而不是事前指导人们的行动,环环相套的逻辑和事实清晰的道理不一定能带来改变,往往的结果是“好吧,我好像知道了,我明白,其实我只是说不过你而已”这样的表面认同。
更多情况下,是包括恐惧、贪婪等等在内的情绪和长期养成的习惯,才会真正引起行动和改变。
例如,一个人真的病得很痛苦了、畏惧死亡了,才会去运动和保养;发自内心地觉得丑了,会被人笑话和排斥,自己在意了,才会去主动调整一些屡教不改的不良习惯;被逼无奈了,走投无路了,才会去尝试做出改变。
否则,人只会一直强化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会不断找借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拒绝改变。
这个世界上,每一种道理都是有道理的,没有绝对的正确。
长期形成的心智模式和情绪状态,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
阿布沙迦现在就是典型的这种状态。
圣冥教主张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来获得人生的自在,并认为各种极端的情绪是刺激世界进化的原动力。
阿布沙迦说得振振有词。
华澜庭默然。阿布沙迦的话当然偏颇,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华澜庭有自己的坚持和执念,但阿布沙迦说得也确实有一屁股,嗯,有一腚的道理,一时半会儿不容易反驳干净。
这会儿不是辩论的时候,时间不等人,华澜庭沉默一下后,决定还是看谁的拳头大吧。
他骤然发难。
故技重施,发动了偷袭。
龙蜥和林弦惊、猫妖等再度施放迷幻术,华澜庭突然出手,在阿布沙迦头晕脑胀时一掌切在他的颈侧,打晕了对方。
阿尔勒都中了套儿,阿布沙迦更加防范不住。
阿布闺蜜扛起失去知觉的阿布沙迦,两人让阿尔勒在头前带路,迅速向外而去,他们要尽快逃出三圣山。
根据制定的计划,华澜庭要先独自一人往外能闯多远闯多远,其他的人暂时隐藏,伺机而动。
靠着阿尔勒这张脸和他的身份连过两道关卡后,麻烦出现了。
阿尔勒已经被搜魂术弄得奄奄一息,在第三道关口再也撑不住了,脑死亡,一命归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