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睦左手举着手电筒,右手在文件柜里小心翻找。
他有意无意问过李保恩,文件柜里装着什么。李保恩只是笑了笑说这是那些被领养的孩子的资料,他想念他们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现在看来,应该可以看一看。
文件柜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着的是孤儿院本年度的孩子的信息和进出人员名单,下层即是被领养的孩子和领养家庭的资料,下层比上层要更满,看起来似乎所有被领养的孩子的资料都在这里。
丁睦先简单翻找了一下上层的资料,没有什么孩子的信息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只是那个进出人员名单,有些奇怪。
名单从十来年前就一直使用,一直到现在。
丁睦翻阅着资料,只见,那进出人员资料上显示,第一批进孤儿院的人是二十七个,日期在二零零六年十月九日,只待了半年,还领养了两个孩子;第二批进孤儿院的时间是第一批人出去后一个月,还是那帮人,只是换了其中几个,这次又领养了三个孩子;第三次还是他们,又待了半年;这帮人一直到第五次进孤儿院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两年后,才突然停下了这种有规律的活动。第五次进入孤儿院,他们只在这里待了十天,并且不是全员出去。
第五次进来的人有三十个,而出去的人只有二十一个,那九个人的档案上标注的是:“失踪”,这是个意味不明的词。
这并非重点,重点是,隔了一个月后,这二十一个人又进来了,没有一个变动,全部进入孤儿院,身份还是老师。这第六次进院他们仍然只待了十天,这次出去的人更少,十九个。等到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进院的时候,进院的人数消减到了个位数,九个人。而这九个人,再也没有出去的记录,他们的档案上写着“留校”,其中,就有马陆。
档案上没有照片,只有文字,所以丁睦也不知道这人到底是否就是那个胖胖的、被杀死的老师。
丁睦继续翻着,后面的档案就很像是一些进山的人的了,并且几乎没有出去的记录。
他翻着翻着,翻到了他们的档案。
当他看到档案上写的日期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这是档案到底是填错了日期,还是……丁睦一张一张往下翻,所有人的日期都是二零零九年。
排除了写错的可能。
丁睦摸着那纸,总觉得荒谬。
他穿越了?
暂且压下心里的疑云,他将翻阅完了的进出人员临时档案原模原样地装回档案袋,放在原位,接着去翻下一个。
本年度孩子的信息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唯一值得注意的也还是时间。
仍然填着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半点没改。
这种严重与事实不符的东西让丁睦觉得手里这沓纸也变得奇怪起来,他甚至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他真的是在二零零九进入的孤儿院,而不是二零一九。
而他兜里的手机告诉他这是错误的。
丁睦有点摸不清头脑,因为,从纸质和它的变色程度来看,这应该是十来年前的纸,可实际情况就是:他们在二零一九年。
他在二零一九年看见了自己十年前的档案。
听起来挺吓人的。
丁睦索性将文件上的日期盖上,不去看它,继续翻找有用的资料。
当他看到那个被领养孩子的档案时,他看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
这什么情况?!
丁睦看着那两个字觉得头都大了,并不想在这里看见熟悉的名字好吗。
第127章 敲门三下
档案袋里有几张照片,应该是临时拍摄的。
有孩子的合影,也有领养的孩子和他的领养家庭的合影。
全部都是那种糊图,不过十来年前的像素能照成这样也不错了。
起码在这种渣像素下,丁睦所能见到的几乎所有人脸上都一团和气。
好像他们真的幸福,真的在期待不久的将来。
照片的背面写着拍摄日期和照片中的主人公。
丁睦数了数照片,和孤儿院的进出人员名单对比了一下,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倒是孩子的数量有些不大对劲。
最初办院的时候有一百六十三个孩子,中间还进来了八个孩子,也就是说这个院里孩子的基数是一百七十一,今年被记录在记录纸上的孩子是三十七个。中间过了顶多三年,这一百三十四个孩子全部被领养了?
但这个照片不对啊。
就是这些照片上的孩子乘以二也没有那么多。
领养人家庭乍一看没错,等丁睦细看之下,才发觉不对来。
在第一个领养家庭里,男人名叫葛玉东,女人名叫陈元,他们领养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而在这沓照片的中间位置有另一张照片,男人还是那个男人,女人却不再是那个女人了,这个男人虽然换了发型改了服饰,却依然能看出这两张照片上照的是一个人。并且,在照片的背面写着:领养家庭:杨北擎,赵玲,被领养孩子:杨小军,杨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