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问鼎_作者:吃货东篱下(237)

  在初入宫献舞这一幕结束后,剧组工作人员迅速将场面收拾了一下,就按着相同场景、相同角色直接开始下一幕。

  为了营造出凄美的氛围,剧组还进行了小范围的人工降雪。

  剧组是不可能按照剧情推进拍摄的,为了节省时间与资源,往往是在特定元素集齐后,便顺着拍下去。

  原来,自打皇宫献舞赢千两白银之后,祝扬文的剑舞和风貌顿时名扬齐国,而祝家也立刻从一个寒门,上升到一个富庶人家。

  祝扬文返回家中后,便参加了科举,夺得了头筹,顺利进入了官场。

  然而官场之黑暗,就如同黑泥盖顶,将他死死地压在了下面。

  最开始,祝扬文凭借当时的名声,无人敢轻易得罪,少年在官场内凭借自身能力混得风生水起,努力清扫污垢,为百姓造福。

  但这样一来,他无疑是动了别人的饭碗,很快便遭受了文官武官的联合打压。

  整个齐国,又有多少完全清廉的官?武官有武官的人际网络,文官有文官的人际网络,祝扬文这样文武双全,弄得好了就是在两边都能混得很开,但搞不好就会被双方孤立。

  得罪了许多人后,在齐国官场混,并不只是“孤立”那么简单。

  祝扬文的家人是被渴望造福的百姓构陷的。

  这是《冤孽实录》中一档小有名气的案件,故事发生在祝扬文居住的城镇,有位名叫祝枝的小官,接到了一桩击鼓鸣冤,一个妇人认定祝枝长子祝小山是先污后杀了她女儿的负心汉,必须要将祝小山交出来!

  这一下可不得了,朝官之子公然行恶,有民众喊冤,届时天降红雨,一切传得玄之又玄。

  而那妇女空口白话一张嘴,又有被众朝官收买的民众四处传谣,谣言越传越大,祝小山什么都没做,就被认定为是有罪之人,而祝枝若是不愿将儿子交出去处死,就是黑官!

  那妇人不久后便为求公正而自尽,一时间民怨沸腾,祝小山终日饮酒,埋怨苍天无言,留下一封血书,以头抢地而死。

  祝枝中年丧子,怒火攻心,不久后便也去了。

  直到祝家家毁人亡之际,突然有人出来指认,那妇人之女是被另一个地痞流氓污了后自尽的,并不是那妇人说得那样。

  原来,祝家人是被彻底冤枉的,最后,刚开始传出流言的人,依旧不知道是谁,可祝家的确是在强大的流言下一夕破灭。

  荒唐!

  太过荒唐!

  一个毫无证据的流言蜚语,居然能将好好的一家人逼死。

  那个地痞流氓伏诛,可壮大这流言的人,毫无疑问是被祝扬文得罪的朝官们。

  朝官之间,官官相护,就算彻查,难不成还能将半个朝堂的人都处死?

  祝家除了长子祝小山外,还有幼子,名为祝扬文。

  这些情节,都是编剧千梦浮生仔细对照古书后,得到的结果。

  祝扬文之名,远没有文怜君给人的印象深刻,但毫无疑问,他们是同一人。

  冤案中虽没有提到祝扬文,但是根据记载,其入朝为官不足一年,便默默退了官籍。

  自此以后,世上再无祝扬文。

  时值寒冬腊月,这一桩害得祝扬文家破人亡的冤案已经得到平反,然而无论如何,死者都不能复生。

  每一个流言的散播者,都是凶手!

  而那些身披朝官服的禽兽,更是可恨!

  祝扬文一袭红衣,头戴华美金饰,手持金剑,在皑皑白雪中,一步步走向皇宫大门。

  不过一年,却已是物是人非。

  昔日骄矜的少年,如今的姿态却是谦卑而魅惑。

  在得知了祝扬文的遭遇后,李崇章宣他入宫,于白雪之下,帝王与少年单独相遇。

  祝扬文垂眸道:“陛下,去年小民还自忖能以朝官身份光明正大地站在您身侧,现在却不过又是一介草民罢了,不知您是否还允小民继续在您身侧为您舞剑?”

  “朕允了!朕说过,喜欢你的光明正大!日后,朕便唤你‘文怜’,朕的名中有个章字,与你恰好是一对‘文章’。文怜君,你应当被朕怜惜,外界黑暗,不若终生陪伴朕的身侧。”

  李崇章向文怜君伸出一只手。

  文怜君笑着将手探了过去,只见镜头拉远,李崇章拉了一把,便令前者摔在他的怀里。

  ……

  演完了这一幕戏后,古川面色狰狞地感慨道:

  “唉呀妈呀,我可比十方还矮半个头,又是要垫鞋,又是要十方弯着身子的,这也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