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神_作者:年终(176)

  觉非这才露出一丝微笑。

  他使出最后的力气,端坐在塌边,合上双眼。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觉会、知行……老衲今日之事,与枯山派……没有任何关……”

  他没能说完这句话。

  觉非方丈身上,瞬起金火。火焰汹涌间,觉非端坐如钟,一动不动,不见挣扎与惨叫。

  那阳火与时敬之的阳火同出一辙,炽盛精纯,水土难救,久燃不灭。

  作者有话要说:

  执玉槌,用击磬,声闻三千世界。出自《祇园图经》。

第64章 因果

  冬日温和,日光澄如清茶。

  室内软垫与绿植混成柔软的狼藉。窗户开了一半,破碎的经书被风拂得沙沙作响,氛围还带有诡异的平静。

  可在这份平静的中心,景象如同地狱。

  阳火不比凡火,方丈也非凡人。火焰包裹中,他的外貌依然如旧,并未溃烂发黑。觉非方丈气息全无,又似乎只是垂头打盹,让人心存一丝苦痛的希望。

  觉会怔怔坐在墙边,整个人如同失了魂灵的干尸。年轻的知行和尚面色青白,嘴唇哆嗦,全身都在抖。时敬之摸索着握住尹辞的手,手指潮湿而冰冷。

  四双眼睛齐齐看向火中的觉非和尚,无一人做声。众人屏息凝神,像是在等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世上到底没有奇迹。

  少顷,自双足开始,觉非方丈的躯体开始溃散。

  鲜活的肉身微微碎裂,散作雪白细腻的灰。继而灰烬被烧透,彻底化为虚无。就这样,觉非方丈安静地维持着坐姿,一点点自下而上崩塌开来,归于房内回旋的微风。

  过了半柱香,又似过了半个百年。

  灰烬燃尽,金火终于熄灭。榻上没有舍利,没有遗骨,只留下一片焦黑的烧痕。

  参悟一世尘缘,回首不染尘埃。

  一切发生得猝不及防,结束得无声无息。

  空气一时凝滞。“觉非方丈已死”这件事沉重如山,此刻却悬浮在空中,久久不能落地——明明就在不久之前,方丈还安然无恙,笑着与众人讲话。

  饶是尹辞看遍红尘,也再次被人世无常弄得口舌发苦。

  看到觉会和尚脸上的悲意,知行和尚往后退了两步。那片焦黑的痕迹宛如一记重锤,将他的神智震得七零八碎。年轻和尚接近崩溃,跌跌撞撞冲向门扉,只想从此处逃走。

  “嘭!”

  一道真气瞬间激射而出,警告似的打在知行和尚面前。

  见知行停住脚步,时敬之面无表情地收回手,又去看那片焦黑的烧痕。

  “你……”知行和尚咬牙,神情还有些恍惚。“我见过这金火,你——”

  “知行,慎言!”觉会和尚终于摇晃着起身,声音干哑。

  “师父,你知道尹辞是那鬼墓白衣人!他刚才拦住同伴,分明知道发生了什么。江湖豪杰众多,能使肉身金火的,我们也只见过时掌门……”

  知行和尚语速极快,声音有些窒息。仿佛只有捉住一点确定的仇恨,他才能再次呼吸似的。

  尹辞知晓那份感觉。绝望临近,人们改不了天命,只得徒劳地抓一根逃离崩溃的稻草。方丈之死太过突然,毫无预兆。年轻和尚的混乱与悲意,连佛祖都无法平复。

  他只得将它们化为愤怒和仇恨。

  可惜觉非和尚提前料到了这一点——

  觉非本可以说些别的。

  觉非方丈能撑这么久,八成察觉了致死的原因,他本可以将其公开,让和尚们寻找凶手。就算不执于仇恨,江湖动荡在前,见尘寺眼看群龙无首,他也本可以留下遗嘱,安排身后事。

  可他没有。

  觉非方丈用尽全部力量,留了一句普普通通、相关他者的话。

  【觉会、知行,老衲今日之事,与枯山派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切莫嗔怒蒙眼,切莫冤枉无辜。

  “师兄说过,今日之事,与枯山派并无关系。”

  觉会和尚语气平稳,合十的双手微微颤抖。

  “觉非师兄是寺内修为最高的人。他的判断,会比你的判断差么?”

  知行和尚眼眶红了。

  他张了张嘴,到头来无话可说。知行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他茫然地看着师父的双眼,却没发现半点息事宁人或蒙混过关。

  他的师父,对死去的方丈深信不疑。

  知行一腔戾气落了个空。他只得强忍泪水,挪开视线,盯住地上一盆砸烂的绿植。绿叶之上阳光四溅,知行借那鲜活的颜色勾住双眼,不敢往榻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