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大学,王子安都想到研究生那一块了。
“这研究生是不是太早了点?”王子玺有些拘谨的搓了搓手。
“不早了,他报考的是什么专业?”
“医学。”王春光吸了吸鼻子:“学医,以后也在咱们围子里开个诊所,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就不用往镇子上或者区里头跑了。”
这句话说的,整个场面都静了下来。
王家围子穷啊,食杂店就王子玺一家,其他人家都是以种地为主,围子这么大,连个乡村的赤脚医生都没有。
赤脚医生的编制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
在当时,这是比较适合农村的医疗人员。
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
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或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吸血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现代看来已经上不得台面了。
或者这根本就不够资格行医卖药。
但是在王家围子朴素的观念里,这也是大夫啊,能治病救人的大夫。
可就算是这样的“大夫”,王家围子都没有,有病就要去镇子上的卫生所,或者是两个私人诊所,看不了就去八厂医院,那是一个比较齐全的正规医院。
再看不了的话,就只能去区里头的区里医院了。
严重的就去市里头,那就远了,而且市区里头不许马车通行,你总不能赶着马车进医院吧?
可从有王家围子的存在开始,王家围子就没有过大夫,上个世纪的时候,赤脚医生也是在盖家围子,而不是王家围子。
后来成立的乡镇卫生所,是在朱家围子,原因是朱家围子离镇子上近,且有公路通车。
“好。”二大爷拍了拍王春光稚嫩的肩膀:“好孩子,有志气!”
二大娘擦了擦眼泪:“当年……要不是离得远,我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了。”
徐铭尊不明所以,王子安偷偷告诉他:“二大娘当年生了好几个孩子,可站住的就国子哥跟忠子哥以及桂枝姐三个,其他的都得病死了,大的五六岁,小的都不到一岁,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找不到大夫,就……。”
他们那个时候,正是最穷最苦的日子,能保证温饱,但是其他的就只能慢慢发展,现在二大娘很少提起这种事情了,但是当娘的永远忘不了。
好孩子就该有奖励,何况,王子玺家虽然说攒够了给儿子上大学的学费钱,那孩子也不能在大学校园里头不吃不喝啊?
就算是最低标准,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千块,一年八个月,买点床单被罩洗衣粉啥的,也得一万块钱。
大学四年,如果考上了研究生,那还得三四年吧?
学费暂且不说,这生活费得给孩子准备好。
王子安给了一万块钱的红包,他是当着大家的面送的:“我上学的时候,围子里也给了我钱,我呢,个人给春光一个红包,围子里的集资另算。”
王家围子的集资是三万五,王子安又给了一万块的红包。
其他人给多少,他不去打听,也不要大家跟他比。
而徐铭尊给的东西,就很与众不同,也挺有意思的。
作者闲话: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是江湖根据儿时的记忆,整理出来的一小段儿,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位远亲家的孩子,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我们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084采蘑菇的俩人
084采蘑菇的俩人
徐铭尊给钟子帧打了个电话,让他准备一个大学生该准备的东西,另外,这个学校所在的省会,有他的一个办事处,正好缺一个实习生,就选王春光了。
其实办事处主要是负责寻找各色货源的,平时没有需要货源的话,就是养着人的,整个办事处才五个员工,都是本地人,三个实习名额,这实习生用工期长短全看上面的决定,有最短就俩月,混一个实习证明;最长的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转正了。
大学允许勤工俭学。
他就要了一个职位给王春光,实习生的工作轻松,每个月的工资也少,就两千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