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if线_作者:菌行(88)

  鹿教练帮他改进了3A的起跳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助滑滑速的同时,也加强了他的跳跃远度,跳3A时整个人就像是一个竹蜻蜓,嗖的一下飘出去老远,偏偏张珏起跳前还不爱往后头看,结果就出了意外。

  幸好没受伤。

  滑行教练明嘉扶了扶眼镜:“哦哟,不提撞挡板的事,他这个远度真是不得了,用壮观二字来形容都不夸张。”

  现场看花滑是视觉震撼力最强的,毕竟那可是一个大活人一边转体一边跳出去三米多远,在张珏跳跃的时候,他的三个师弟师妹也在旁边发出“哇——”的惊叹声。

  宋城也赞叹道;“他这个远度啊,看着简直让我恍惚中生出中错觉,就是如果张珏的转速和高度再提高一些的话,说不定连4A都能在某天完成。”

  果然是进步巨大。

  而张珏展现的第二项新技术,就是他的3F+3T了。

  小孩轻快的起跳,接着接3T,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连跳节奏,第二跳还使用了单手上举的Tano姿态,看起来像个飘逸的小螺旋桨。

  宋城眼前一亮:“他这一跳的成功率已经高到可以举手了?”

  鹿教练面无表情:“不能,他这组连跳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六十,所以他还是决定把这组跳跃作为备用储备技术,正赛用3A+3T。”

  其实百分之六十的成功率已经很可观了,很多运动员做单跳的成功率也只有这么高,但张珏却很嫌弃这个成功率,练还是会练,比赛的时候却未必会用。

  宋城震惊:“他之前不是在练3A+2T吗?怎么这就把3T也连起来了?”

  鹿教练:“因为他做3A比做3F从容,在训练的时候也发现在3A后面连3T更轻松,就干脆把这招练起来。”

  这个做法对于专业的花滑人士来说过于凡尔赛了,以至于宋城不自觉摸了摸自己的心口。

  这话要是让顶级赛场上那些能做四周跳,但就是搞不定3A的运动员听到了,还不得把这小子打一顿呐?

  看完张珏的能力,大家对于他在中国站拿到好成绩越发的有信心,而三个师弟师妹看大师兄的眼神也不再只是敬畏,还多出了一份崇拜。

  竞技运动,强者为王。

  九月底,张珏提前几天抵达了魔都,用三天时间缓解了晕机和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期间发了个烧,但在杨志远和老舅的照顾下成功康复。

  张俊宝对此特别庆幸,他对张珏说:“幸好我们听鹿教练的话提前出发了,你小子要是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出毛病,中国站就要崩了。”

  张珏系好冰鞋的鞋带,坚定地回道:“才不会崩呢,如果是现在的我的话,就算发烧,也能把这一站的所有人摁着打。”

  他这话说得猖狂,他的教练们却没有人觉得不对。

  正好路过附近的魔都队总教练陈竹不由得多看了这孩子一眼,眼中露出了然的神情。

  这就是那个据说发育关会很难过,没有留在国家队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跳跃成功率和大赛跳跃选择吧,温哥华冬奥女单冠军金妍儿就是只要上重要的比赛,就能扛住心理压力clean,但她一直被黑子抨击五种三周不全,就是因为她为了求稳,将巅峰期成功率仅有百分之八十的3lo丢到仓库里,使用频率不高,最后甚至让人以为她不会这个跳跃(其实人家会,而且跳的很标准)。

  重点就在这个百分之八十……大部分运动员的跳跃成功率有百分之八十就不错了,到底是多么强的人,才会嫌百分之八十低呢?

第37章 他是天才

  张珏是一个很有大赛气质的运动员,上场时不骄不躁不紧张,关键时刻能爆种,而且气势极强。

  身高一米五三,气场三米五一。

  小屁孩才进热身室的时候,戴着耳机,穿着中国队的外套,双手插外套兜里,神情冷峻,眼神犀利,看起来就像是个来打架的山大王,一下子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

  来中国站比赛的南韩青年组男单崔正殊看着张珏,忍不住笑了笑。

  哎呀,果然和美晶说的一样,是个长得很可爱的小朋友。

  央五记者舒峰带着拍摄组在现场摄影,一看这小孩的脸,立刻让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人家。

  他翻着小本本:“这是今年最被看好的男单新人,看起来还挺自信的,不错。”

  同等身高下,张珏的胯与别人的腰同等高度,可见手长脚长看着比例好,虽然张珏的体型只能和一些年龄与他差不多的女单、双人滑女伴相比,但他的腿又肉眼可见的比别人粗,说明肌肉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