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晋级选手就位,陈双跟在顾文宁的身后。身后还跟着3个,没有人说话。
2.16,这放在普通学校绝对是逆天的成绩,可是在这里,它只是一个筛选数字。陈双看着顾文宁助跑,他也算是自己的队友,可是背影已经完全不能和记忆里的人重合。
真是认错人了,当年一眼定情的是屈南啊。等自己有了比赛奖金,就给屈南换一条项链,他那条项链戴好久了,不知道是谁送的。买个玫瑰金的。
顾文宁呢,他有他自己的优势,起跳也很猛,但是轻盈度差一些,爆发力更硬。陈双一直看着他,当他背越到最高处的一秒,手臂会比较靠前。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同样的跳高姿势。
横竿停留在跳高架上,2.16轮第一名选手出线。陈双看着顾文宁轻松地跑向等候区,集训不仅只有自己进步,这是事实。
裁判在喊自己的编号,和顾文宁同样,他们都是25开头,代表同一所大学。陈双向前一步,站向助跑位置。
起跑姿势就位,呼吸节奏就位,心跳频率就位。耳边有拍照的声音,非常非常细微,平时肯定察觉不到,但四周太过安静,这声音就显得突兀。
但这已经不能构成影响陈双的因素。
镜头已经切向这一边,每个细节都会被放大,陈双出发了,而上方的大屏幕里同步也是他。哪怕是远处的人,只要稍稍抬头,就会看到这个大学生带有攻击性的身影。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搞体育的人不好欺负。
没有强烈的胜负欲干不了这一行,跑个800米就累得害怕的人只能是肉,干这一行的人全是狼。
黄俊却捏了一把汗,怎么会这么巧,这一瞬间刚好大屏幕里是陈双?赛场上那么多组都在起跳,偏偏拍他。思来想去,还是陈双的胎记太引人注目了,让人不看都不行,他是最特殊的那个焦点。
可成为全场焦点不一定是好事,关注度太高也会捧杀,万一没跳过去或稍有失误……就在黄俊担忧时,陈双屁股底下的横竿掉了。
而这一切,也刚好在大屏幕里。
2.16一次试跳,没通过。陈双确实有点紧张,但也没有时间继续紧张,比赛场地要给下一位选手腾出来。
他从软垫下去,这次没再跑向等候区,而是转回了轮跳队伍。
这算是自己资格赛上的第一个X,或多或少会影响心情。陈双站在原地,开始对自己刚才的节奏进行分析。以前这一步都是屈南带领自己做,现在他必须自己来。
是哪里紧张了呢?大概就是不小心扫到大屏幕,刚好看到了自己,在助跑第3步,接下来的衔接直接松掉,力度追得不够紧。导致起跳时核心力量靠下,没有提上来。
分析完毕后,陈双又看向了顾文宁。顾文宁的眼神里有嘲笑,在笑话自己,哪怕跳过了2.14,也会被下一个高度拦下来。
大屏幕还在工作,现场的导播开始切入不同的项目。很快,陈双的二次试跳来了,他往前一步。
黄俊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教练有时候必须比运动员更稳,很多时候,教练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他站在陈双10米之外,等待他抬腿。
陈双暂时没动,他还在调整呼吸。
刚才自己的失误由不专注引起,可是代价却很大。陈双低头看向自己的鞋,蓝色的。
还是渐变的呢,多多少少有些高调。可是赛场上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高调。
他再一次出发,可是刚好大屏幕又切到了自己的画面。陈双进入弧线跑时刚好能清晰地看到,脚下开始加速,加速。
有节奏地加速开始了,他的鞋成为了自己的加速器。
黄俊在看到陈双的表现后,悬着的心才安稳地降下来,露出了一丝舒心的笑容。能够快速地调整状态,越战越勇,拥有无穷的精力,比赛时全身心投入,作为一个新人,陈双的稳定性有些可怕啊。
这可真是一个身体顶配、精神顶配的小菜鸟。
不对,他现在已经不是小菜鸟了,他飞过了2.16的横竿,他已经要开始飞了。
陈双像是飞过去的,他的直觉告诉他,自己的身体和横竿当中还有空间!还有空间!不是贴过去!
一次小小的失误变成了他的增幅器,刚刚竟然品出了一丢丢微妙的兴奋。能不能逆风翻盘成为了他的重点,状态上来了,身体也变轻盈。
他打破了顾文宁对自己的嘲笑,血液里的兴奋浓度瞬间爆表。他太爱这种感觉了,跑向等候区时,他看出了顾文宁眼睛里的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