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_作者:少地瓜(32)

才刚说完话,廖初就收到了10点满意值。

他点头,“可以现做。”

俩老头儿去老位置坐下,动作一致地眯着眼睛看小黑板。

这个位置最靠近后厨,香味也最浓郁。

还没吃呢,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不是有什么叉烧包?哎呀那什么虾饺、奶黄包听着就好吃,也来两笼。老李要豆浆,我要个瘦肉皮蛋粥吧。”

宋大爷一通操作下来,把自己和老伙伴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果果正喝粥,见他们来,脆生生喊了句爷爷。

俩老头儿喜得见牙不见眼,“这孩子,真好!”

“对了,”宋大爷对廖初说,“我给联系了一把儿童用的二胡,过几天就能到了。”

小孩子身体没长开,手短脚短指头短,正规二胡尺寸根本用不来,所以如果从小学习的话,一般隔几年就要换。

廖初替他们把早餐端上来,还有额外送的一盘叉烧肉,“劳您费心。这是烤得叉烧肉,空口吃下酒都好。”

又指了指后厨,“额外包了几条,等会儿两位走的时候带着,晚上懒怠动弹了,配碗粥吃都香。”

宋大爷嘿嘿一乐,“敞亮!”

摆盘的叉烧肉又跟做包子用的叉烧馅不同,口感更紧致弹牙,一片肉可以慢慢悠悠咀嚼好一会儿。

等到那瘦肉的纤维都碎了,肥肉的油脂都沁出来……

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李老头儿每种都尝了口,再看那淡青色的茶汤……

这颜色是不是不大对?

不过之前自己硬不信人家的豆浆不加糖,回头就打脸了。

这位小老板虽然年纪不大,可手艺硬是要得,要不就尝尝?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下,看着上面泛起一层涟漪,这才试探着啜了口。

“哎老李,这粥你还……老李?”

宋大爷一抬头,竟愕然发现老伙计老泪纵横。

这是唱的哪一出!

“失态了失态了!”

回过神来的老人连忙抹了抹脸。

离家四十多年,他都快忘了老家什么样儿了。

也不知巷子口那家小面馆还开着吗?

城西那家火锅店的老板娘脾气还是那么暴吗?

上学路上有个卖凉粉的老婆婆,恐怕现在也不在了吧?

老喽,自己也老喽!

第15章 橙红连体衣叔叔

第二天一大早,胡顺又来了。

不光他来,甚至还带了三个老乡。

刚到门口,他就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指着里面说:“就是这里!信我,本市绝对没有第二家!”

进到店里后,胡顺立刻问道:“老板,今天还有没有广式早点啊?”

廖初点头,“有的,还多加了一款干蒸烧卖,要不要试试看?”

“连烧卖都有?”跟着胡顺来的一人惊讶道,“当然要啦!”

胡顺麻利点完单,无意中看到后厨,眼珠子都快凸出来。

“哇,竟然还有整条叉烧,老板,卖我条啦先!”

叉烧在手,天下我有。

屯一整条叉烧在家,周末懒怠出来觅食时,随便蒸碗米饭铺上去,就是简易版的叉烧饭啦。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老板叉烧包都做这么正,叉烧饭应该也不错吧?

“对了,还有那个茶,”胡顺一本正经地说,“你们一定要尝尝。”

几分钟后,同一张桌上四位男士齐刷刷带了同款兔子眼。

一边埋头吸粥,一边擦眼角。

可恶,想休探亲假了!

廖初有点头痛。

一壶名为乡愁的茶后劲儿过足,以至于胡顺和李老头儿一前一后拜托自己烹饪他们家乡的美食。

光想念有啥用?

当然要多吃几口啊!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口味千差万别,粤式靓汤固然好,但清江市本地人却未必喝得惯。

廖初先统计了想喝汤的人头,胡顺的一个同事拍胸脯保证到时候带自己的妻子一起来,算作五份。

自己和果果可以喝一份,夏日加点补养也是好的。

最终他决定先备八份材料,多出来的两份防止有人来点。

廖初准备做水煮牛肉和猪肚鸡汤,额外再配几样时蔬,应对中午的客人绰绰有余。

北方汤羹最后基本什么都剩不下,食客往往连汤带肉一起干掉。

若实在吃不完,最先决定被牺牲掉的一般都是汤。

而南方则不同。

在他们看来,汤就是精华,哪怕将一罐靓汤内的山珍海味都丢掉,也绝不可辜负一滴汤。

猪肚用粗盐、白醋和面粉反复清洗干净,再加白花椒、红枣和姜片等焯水去腥去膻。

小火慢炖一个来小时,原本坚韧的猪肚已经可以被筷子轻松扎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