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笑,“想来一定是个很好的姑娘。”
廖初却沉默了。
陈遇纵横商场多年,察言观色的能力炉火纯青,立刻觉察出不对劲。
刚才自己的话并没有毛病。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想来如果那姑娘不好,这小伙子也肯定看不上。
情人眼里出西施,哪怕二婚带孩子,甚至之前有什么劣迹,落在有情人眼中,必然也极其可爱。听了这样的话,总要接一接的。
既然如此,自己夸肯定是没毛病的。
那么,就是人的身份了。
能有如今的风光和地位,扶持陈家菜馆历经风雨而不倒,菜品菜式、经营理念,都要不断创新。
陈遇本人的眼界和观念十分超前,整个人就很前卫开放。
她笑容不变,轻轻拍了拍廖初的后背,“没事儿,喜欢就好。”
廖初微微有些惊讶。
这么快就猜到了吗?
老太太冲他挤了挤眼,带着几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孩子气的狡黠,“我可是很时髦的呢!”
“除了你自己,所有的人都是外人,他们从没拉过你一把,自然也没有资格对你的选择和人生指手画脚。”
她当年经营菜馆,不也是顶着压力过来的么?
只要看开了,就没什么了不起。
感情是骗不了人的,喜欢是藏不住的。
哪怕不说话,缠绵的爱意也能从眼神、举止、动作间流露出来。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证据。
说到“有对象”时,小伙子的眼神很柔和,就连脸上,也不自觉带起笑。
显然,他很喜欢。
难怪业内外给陈遇送了个绰号:人精。
老太太的思维跳跃程度和洞察力,真不是盖的。
廖初忽然有些感慨,又有点儿好笑。
他觉得这段时间的自己像极了敢死队,一反曾经的低调,开始挑选目标后,频频主动自爆。
不过,好在结果还不错。
第106章 是谁!
《清江风味》是清江市政府主办的省级刊物, 主打本省风土人情,包括并不仅限于风景、民俗和美食,内容十分丰富。
作为国内第一批地方性杂志, 《清江风味》创刊至今, 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
它帮无数人开了眼,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也曾大热过, 一度到达一刊难求的程度。
想当年, 每到发刊日,无数忠实读者都会早早等在各大报亭、书店门外,准备抢一手热乎的。
那时候的《清江风味》就是敲门砖。
哪怕不认识的陌生人,只要来一句“哎, 这个月的《清江风味》你看了没有?”
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谁能买到,一准儿是话题中心人物没错了,若想借的,不说尽好话能行?
更有人曾因借阅杂志成就金玉良缘, 传为一时美谈。
可后来新文化入侵,电子产业强势崛起, 本地相关部门却固步自封, 不肯与时俱进。
于是销量接连下滑,终被时代抛弃,风光不再。
一直相关单位领导换届之前, 已经到了白送都没人愿意要的地步。
这玩意儿又硬又沉,擦腚都不好使,别给我!
如果不是财政拨款, 早不知倒闭多少回。
曾经红极一时的杂志沦落到这般境地, 不少看着它长大的老读者都不胜唏嘘。
后来相关部门大换血, 年轻的领导协同旅游部门等一起大改革,时隔十多年,终于重新招聘杂志编辑、摄影师等,《清江风味》又慢慢焕发了生机。
不过即便如此,纸质杂志的辉煌时代还是过去了。
现在能赚钱的纸质杂志,基本都是时尚、明星。而没有流量加持下的《清江风味》,平时能维持收支平衡就很不错。
偶尔有几期盈利,上上下下就都跟过年一样。
前段时间廖初崛起,《清江风味》的主编脑袋里直接就蹦出一行加粗加黑字体:
财富密码来了!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还有什么能比一位帅气多金的主厨更吸引眼球的吗?
没有了!
所以烹饪大赛还没结束时,他们就对廖初发起邀请。
然后被拒绝。
但财富密码能放过吗?
那必须不能。
意外得知廖初和陈遇的私交不错,杂志社的人就耍了个心眼儿,从陈老太太那边入手。
都是业内人士,他总不能连前辈的面子都不卖吧?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成果。
听说两位主角到达,杂志社有事没事的人都挤出来看。
尤其是那些还没见过本人的,确认廖初之前确实没修过图后,都不禁热泪盈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下一期的销量有着落了!
办杂志确实有成就感,但压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