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眼扫过去,起码有七八本相同内容的奏折,云镜湖都在上面用御笔朱批了个再议的回复,没有一本是同意的。
灵霄想了想,又顺手在右手边的案几下面摸出个檀木盒子,打开盒子,里头还装着几封用蜜蜡封口又已经被拆封过的密信。
他取出密信翻看起来,果然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内容。
这份奏折是从幽州的安邑快马加鞭送来的,说是安邑沿海的村庄遭遇恶劣天气,狂风暴雨已经连续下了数日,仍未有停下的迹象。巨浪冲毁了几处海堤和村庄,还淹死了数位擅水的渔民。
一看到这份奏折,灵霄几乎就能肯定,蠃鱼应该是出现在安邑临近的东海一带。
再看看时间,这封秘折是五日前发出,日夜兼程才到了云镜湖的案头。如今已又过了五日,却不知道安邑那边究竟如何了?
灵霄起身就打算往安邑赶去,不料手腕上的银龙却突然睁开了眼睛,不冷不热地扫了他一眼:“你打算就这样去安邑寻那蠃鱼?”
“不然呢?”灵霄见手腕上的小银龙看上去精神了不少,心底总算是松了口气。
檀渊淡淡道:“你的修为是很高,但是我想你可能并不愿意就这样下海与那蠃鱼对战吧?”
檀渊话音一落,灵霄就不得不点点头。
他的确是很不喜欢下水,更不喜欢自己的身体被水打湿的感觉。
“我知道有颗避水珠就在京城,你去把它取来,即便是下海也轻而易举。”檀渊轻声提醒道。
灵霄心中一喜:“那避水珠现在何处?”
就算是天王老子手里,他也能轻而易举地‘借’来一用。
檀渊扬起头看着他:“就在帝陵中,在我们的‘随葬品’里。”
灵霄没忍住倒吸了口气:“.......”
这是檀渊在邀请他去刨自己的坟吗?
他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妥。”
大雍朝的帝陵在京郊东边,占地近万亩,里面埋葬着大雍朝历代皇帝、皇后、妃嫔以及其他皇室成员。
圣武帝檀渊及圣后云曦两人合葬于昭德陵。
昭德陵在帝陵之中不算规模最为宏大的陵墓,只能说是处于中庸之位。
盖因圣武帝在位期间,功绩早已盖过了大雍朝的任何一代皇帝,朝廷大臣们多次请旨,要将圣武帝的陵墓规划成为帝陵内规模最大的陵墓,再以通天巨石立碑于陵旁,陈述圣武帝生平功勋。
只是檀渊本人不怎么对自己死后的住处感兴趣,看过了工部尚书递上来修筑帝陵所需巨额费用的奏折后,他直接将其中七成经费划拨于兵部和水患赈灾,并让工部用剩下的三成银子修好帝陵。
檀渊对帝陵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唯一明确的一点是要帝后合葬,当然这个要求也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本朝自古就有帝后合葬的先例,虽然圣武帝与圣后两人的身份特殊了些,但是按照惯例办事也出不了什么差错。故而,最后圣武帝和圣后两人合葬的昭德陵也就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至于原本计划要立在陵墓旁边的那块功勋碑,则被檀渊吩咐撤去了。用他的原话来说:“这处的阴宅风水本是极好的,阴阳交合引来龙气,气聚之处汇成宝穴,而且是不可多见的龙穴,死后葬在此地,子孙后代福荫不断。偏偏在这旁边立块碑做什么?毫无益处反倒挡住龙气,不妥不妥!”
“这帝陵里头没有你我的尸首,埋那么些好东西在里头做什么?”灵霄站在汉白玉雕琢的帝陵前,一脸痛惜地摇摇头,“白白暴殄天物了。”
檀渊甩了甩尾巴:“这就要问镜湖了。”
他身前已经再三下令不许死后葬礼太过铺张奢靡,更不许以活人殉葬,云镜湖把他的话只听进去了一半,倒是没有让活人殉葬,但是却依旧往陪葬的墓室里塞了满满的金银珠宝。
大雍朝的人们大都信教,更是相信今生来世轮回不止的说法,想来云镜湖也难以免俗,怕是担心他们下到地府无钱贿赂阴差,这才掏空了自己的私库去填一个空荡荡的帝陵。
灵霄又是欣慰又是感慨地叹了口气:“我家崽到底是我一手带大的,知道孝顺我这个老父亲......”
檀渊默默地把自己的身体盘起来,对于灵霄的脸皮厚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云镜湖五岁被送入宫中,七岁的时候就能有模有样地照顾自己的君父了,包括但不限于为灵霄偷溜出皇宫玩背锅、替被檀渊惩罚的灵霄熬夜抄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