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邪_作者:Aegis(122)

2022-02-22 Aegis 灵异神怪

  闻言,秦观河眉头掠动:“不到百年?”

  白岐玉点头:“众所周知,德国佬统治胶澳租界一共就十七年,一九一四年就被鬼佬赶走了,现在都二零二一年了,怎么会没到百年呢?”

  “我们就打趣说霍教授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他带来的小研究生是个好玩的,就问是不是小鬼子建的。”

  “但霍教授非常坚持。他说,你看咱们一路走来的地下暗渠,走迷宫似的,一米九的管豹都站立自如,又高又宽阔,与《巴黎圣母院》描绘的下水系统相比都不失色,还有管道上能撑百年的零件、偶尔能看见(我们其他人谁都没看见)的德式符号标记法,明显是德国货。”

  “他说,近代史学中一直有观点,说德国佬在小鬼子统战时期,仍在胶澳租界暗中进行活动,以监控同盟一举一动。轴心国内部的政治暗涌永远比艺术作品中来的诡谲隐秘。”

  “他兴奋地说,说不定,我们真的发现大货了。这将是前所未有的珍贵史料!”

  “继续往前走,就有了分叉口,像是分流人群用的。几个直角拐来拐去,拐的人头晕。”

  “不过再复杂,这地形也比地下水系统简略的多。我们就分成四个小队,分头探索。”

  “约莫走了十几分钟,四个队伍又自动汇合在了一起,但奇怪的是,汇合后再走了约莫几分钟,竟然到了‘尽头’。”

  秦观河皱眉:“这不合理。理论上来说,人防系统至少两个以上出口,确保畅通。”

  “是的,”白岐玉说,“当时我们没想那么多,但霍教授说,这里绝对有暗门。他一路走着,画了地图。”

  说着,白岐玉停下声音,在照片中翻起来。

  不对劲……不对劲……

  秦观河的头嗡嗡的疼起来,他似乎太沉浸在白岐玉讲述的回忆中了……

  沉浸到产生了古怪的幻觉:有好几个瞬间,他似乎真的听到了潮湿阴冷的滴水声在耳后响起,头顶上是空洞悠长的怪音,还有让人发疯的,萦绕口鼻间的海腥味儿……

  是错觉吗?

  秦观河看向白岐玉,屏幕冰冷的光打在青年的侧脸上,有种古怪的僵硬感。

  观察了这么久,秦观河终于找到了“僵硬感”的来源:白岐玉几乎不眨眼。

  或许因为不安、恐惧,或者单纯的“不信任”,白岐玉总是垂着眼睛,很少盯着他或者罗太奶的眼睛说话。

  闭上眼,眼前全是白岐玉卷翘的睫毛微颤着,给人以可怜无助的模样。

  却也无法看清他的神情。

  仔细想来……白岐玉经常露出夸张的“恐惧”:寒战、神经质的睁大眼睛,或者抽搐……

  但……那些都是真的吗?

  “找到了,我就记得拍过霍教授的地图。你看下……秦弟马?”

  “秦弟马?”

  白岐玉奇怪的拍了拍怔愣的秦观河的肩膀,后者一个激灵,很惊恐的扭头看他。

  “怎么突然发呆啊?是发现什么线索了?”

  “没,”秦观河倒吐一口冷气,不着痕迹的擦了一下后颈的冷汗,“你继续说吧。”

  “嗯。”

  理智回笼后,秦观河冷静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他很快找到了原因:讲述方式的问题。

  白岐玉在描绘青岛之旅时,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听着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其实人聊天时,是不会加这么多“修饰语”的。

  仿口述文风的书面语才会。

  白岐玉的语气又平淡,听不太出感情色彩,声音是很标准的普通话……

  这样的讲述方式,只出现在两种人身上。

  播音员,或者旁观者。

  白岐玉是哪一种呢?

  秦观河定定的看了白岐玉后颈奇异的硬鳞一会儿,很快转移开了视线。

  面前,笔记本电脑上,静静地展示着一张拍下来的笔记纸。

  用中性笔横平竖直的画着地图,右下角是比例尺和标注,字体一板一眼,清隽冷硬,一看就是专业学者的手笔。

  霍传山简单易懂的勾勒出四个小队“拐来拐去”的路径。

  惊奇的是,这四个路径,竟然像一个“葫芦”一样,绕了两个崎岖不平的圆,最后在“葫芦”底的死路汇合。

  “霍传山说,这样的设计很没道理,总不能是为了增加施工难度设计的,肯定有密室。”

  “设计密室的防空洞?这又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狂喜,于是我们继续兵分四路,往回走,试图寻找被忽略的‘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