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江颤抖着手去摸那层薄薄的新皮,那儿已经和周围皮肤连接完美衔接,对于病中的他来说,未免好得太快了些。
太不正常了。
黄婆子的疯言疯语犹在耳边,以及昏睡前听到的那句“留着伺候”……
一次撞邪已经要了他半条命,若是那脏东西真的盯上他,那他还有几日可活?
宴江是真的怕,死死盯着那道伤疤,好久都不过大喘气。忽地,又在某一瞬间猛地回过神来,一把抓起床头的钱匣子打开,仔仔细细地将自己的存款数了三遍。
已经所剩无几。
书生抿嘴,攥着银钱权衡许久。
半个时辰后,还是退了房,躲躲藏藏地出了烟花巷。
锦县并不是个十分大的地方。
地处正中心方位的县城算得上稍微富庶,下属十八乡环绕在四周,胡十乡是其中一个,其下又分割为四个村落,包含了宴江所住的爱梅村,与每日摆摊去的罗旺村。
胡十乡,宴江是铁定不敢再回去了,便计划着往胡十乡反方向的西北边逃,到月三乡寻个安身之所,再做打算。
昨夜的平安无事给他带来了一点安慰,他本就是孑然一身的一介草民,与人无怨,与世无争,鬼怪并没有道理盯着他缠。
此时已经快到中午,夏季的日头长些,距离天黑约莫还有五个时辰,加紧点脚程不歇息的话,应该能堪堪赶在天黑之前走到。来往送货的驴车间或路过,朝行人吆喝招呼,宴江看了两眼,又看看自己手上数目寒酸的银钱,最终还是朝车夫摇摇头,示意自己不搭顺路车。
而省下的这几文钱便作为香火钱,在快出县城的时候,顺路拐进间有点香火的庙,求得一枚护身符,才继续上路。
赤色的红纸袋上用佛文写着:平安 万福。
宴江捏在手中,仿佛捏住的是自己的生的希望。
【作者有话说】:
前几章进展比较慢,可能有些无聊,建议大家养肥再回来看……
第四章
【小书生做噩梦】
宴江这辈子也就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内活动,还是头一次到月三乡来,才发现这儿竟然是个比自己乡里还要穷困的地方,好在人家倒还密集。赶紧赶慢,他终于在夕阳收敛起最后几缕余晖之前敲开了一家农户的门,假借自己是外地旅客,路过此地想要借宿几日。
开门的是一对看着面善的老夫妇,见来者是个儒雅白净的书生,便热情地忙把人迎进了门,又打扫出一间空屋来。宴江松了一口气,要付住宿费,对方也只收了他两文钱。
此时太阳已经彻底隐匿了,又是一个夜晚来临,惊惧随着暗色涌上心头。
普通农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不上县城中的销金窑,在这儿连根红烛都是奢侈的宝贝,轻易不舍得拿出来用。宴江自然懂得,也就不好意思开口要,所幸农户为他腾出的房间还算不错,白日里向阳,晚上还残留着暖呼呼的温度,不至于阴森。
到晚些时候,老夫妇两个外出做短工的儿子也踏着月色回到家来,就住在隔壁房间,宴江透过窗缝瞧见了,心又往下放了一点。
他缩回干燥温暖的地铺里,一边努力酝酿睡意,一边胡乱发散思维。
——都逃这么远了,该是没事了吧?
他也好,他那双早逝的父母也罢,一家三口都是极为老实安分的人,一辈子从未害过什么人,家中更是无物可贪,想来想去,都没有被恶鬼缠身的理由。
爹娘在天之灵,定会保佑他顺遂平安。
宴江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从胸腔里呼出一口浊气。
也许是累了,也许是自我催眠真的有用,横在他胸中的那份不安慢慢在呼吸中减淡,连日来忐忑不止的心也随着困意一点又一点平复下来,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模糊。
比起县城的烟花巷,农村的夜晚很静很静,无风无云,就连时间也似乎暂停了流动。
半梦半醒间,窗外似乎有细微的振翅声,而后又断断续续传来几声黑鸦的啼叫,不太清晰。宴江梦呓着翻了个身,睡眠沉入更深的地方。
他梦见自己十二岁那年,父母还健在,晚饭舍不得吃米,一家人就围坐在饭桌前啃着粗面馒头。吃着吃着,夫妻俩商量起了卖地的事儿,那已经是家中仅剩的半块地,父母想要换了钱,供他到县城更好的学塾读书。
读书,自古是个烧钱的玩意。宴江开蒙晚,彼时才跟在隔壁村老秀身边认了几年字,饶是先生不收多少学费,但笔墨纸砚与书册已经花去了家中仅剩的银两,为着供他读书,这家中几年过得一日比一日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