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时洵修长灵活的手指一颗颗将衬衫扣子系上,原本波动的心情也恢复了平静。
就在他想要开门出去找向导的时候,却听到阳台外面传来声音。
两个老人挽起裤脚,正站在河水旁边打水,他们的脚边还放着扁担和木桶,看来是采用着嘴传统的方式打水回家。
只是在打水之前,两个老人蹲下身,向着河水又轻又快的念着些什么。
像是某种古老玄妙的韵律,但所有音节都含混在一处,让燕时洵分辨不出他们在说什么。
老人嘀嘀咕咕好半天,才神色极为郑重的向河水躬了躬身,像是虔诚的信众在寺庙中参拜佛像。
然后他们才拎起木桶,动作熟练的取水。
因为老人们背对着燕时洵,所以他看不到老人正面在做什么,只能快走几步靠近,想要从老人们的动作中判断。
老人打水后一起身,就看到了不远处阳台上的燕时洵,顿时换上了一副乐呵呵的笑脸,爽朗的和燕时洵打招呼。
“是客人啊,怎么样,还习惯吗?”
老人笑着道:“村里没有养猪一类的家畜,也就只好给你们准备的都是些我们常吃的菜,也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怕让你们在这边过的不高兴,刚才我还骂了阿野几句呢。”
另一个老人接话道:“是啊,你们这些孩子,在山外苦得很,好不容易能放松一下,就怕怠慢了你们。”
虽然同样是问吃饭的问题,但是两位老人和之前燕时洵在隔壁遇到的老婆婆不同。
老婆婆给燕时洵的感觉,是她真心实意的想要为晚辈操持饭食。而这两位老人……态度就像是在问喂没喂猪一样。
燕时洵皱了下眉,但因为对方一直笑呵呵的又是老人,他也不好冷着脸,于是就微微点了下头算是回答。
因为一楼下面有半米的架空层,所以老人和燕时洵说话要仰着说,不太方便。
燕时洵注意到了这件事,也是想要近距离看看老人打水的样子,便手一撑木质栏杆,修长的身躯直接从阳台上跳了下来,稳稳落在地面上。
老人没料到这次的客人竟然有这么好的身手,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表情,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但他很快就恢复了乐呵呵的模样:“客人好身手。”
燕时洵凑近看时,就看到对方的木桶里荡漾着清澈的河水。
“老人家,我看院子里有水井,怎么不用井水?那样比你们这样挑水要方便很多。”
燕时洵抬手指了指身后的村子,道:“怎么连水井都荒废这么久了。”
老人没料到燕时洵会注意到水井,猝不及防之下愣住了,好半天才重新开口:“这有什么原因的,不想用……”
话说到一半,旁边的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接过了话,道:“不知道客人听没听说过我们村子的传闻。”
“虽然很多人都说我们这里水土好,但其实我们自己认为,应该是河水的水质好。”
接话的老人道:“井水是地下水,河水是上游山上流下来的水,当然不一样。客人你没有尝过井水,又涩又苦,很难喝。但是这河水就不一样了。”
老人笑道:“有了甜的,谁喜欢苦的呢?”
燕时洵做出一副关切对方的模样,疑问道:“那老人家也可以让家中小辈来挑水,不用自己来做这样重的活。不过,我一路走来,好像没看到有年轻人?他们出去玩了吗?”
之前在老婆婆那里,燕时洵就想问出这个疑惑,老婆婆却反复的说“活着就好”,怎样也不肯回答他的问题。
于是此时,燕时洵存了试探的意味,想要从老人的反应中得到答案。
——对方说的话可能是在骗他,但是对方最细微的反应却无法骗人,那是人的本能。
但是,老人却并不觉得这是个敏感冒犯的话题,只是叹了口气:“年轻的孩子嘛,他们有自己的事业,不要我们这些老人咯。”
另一位老人点点头:“幸好我们自己的身子骨还算硬朗,要不然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
他叹息般道:“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就是想要让他们留在身边也不忍心啊,时间长了,他们不愿意回来,也就这样了。”
老人们的脸上流露出些许寂寞和惆怅,其中一名老人一瞬间神色悔恨,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燕时洵认可了这个说法。
确实,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整村老人留守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再加上长寿村地处偏僻,外出的人不方便回来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