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玄学出道后我红了_作者:宗年(1534)

  没有什么算了,也没什么乖乖听话,更不可能认命。

  那一城数万无辜死亡的普通百姓,成为了战将的执念。

  他想要让百姓们可以亲手复仇,了结因果,然后再无牵挂的前往投胎,忘记这一世的苦痛,来世可以重新为人。

  但天地不许。

  ——因为死亡过于惨烈,那些百姓们心有不甘怨气,即便死亡,依旧化为鬼魂,不肯离开城池。

  鬼魂日夜哀哭不止,大骂老天爷你不长眼啊好人不长命。

  但是大道却沉默以对,不曾动摇分毫。

  那些鬼魂,因为魂魄中残留的执念和愤怒,而被判定为已经堕为恶鬼。

  阎王熟悉曾经那个酆都的行事风格,因此千年前,在他得知屠城的发生后,就立刻赶往已经横尸遍野的战场。

  但还是慢了一步。

  那个时候,北阴酆都大帝判定那些鬼魂既然是恶鬼,就该押入苦牢受刑。

  什么时候心甘情愿的接受死亡,不再有怨恨,什么时候再议投胎之事。

  可这一等,很可能就是几百上千年之久。

  阎王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什么都做不了。

  地府本就被酆都压过一头,又如何能够违抗酆都已经令下的判决?

  他所能做的,似乎也只剩下叹息,以及,尽可能为这些枉死的百姓,争取一个还算幸福的来世。

  可那战将眼睛流着血泪,嘶哑质问他:杀了你,还要你感恩戴德,不允许你对死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这算是什么道理!

  阎王无奈想要规劝,毕竟酆都高高在上,别说战将一个凡人,就是鬼神和大道,都对此无可奈何。

  战将却冷笑:那这道义,我就偏要争一争!若北阴酆都大帝认定了无论生前遭受什么,都不许怨恨死亡,否则就是恶鬼,那我倒要试试,若是北阴酆都大帝自己受死,会不会也是一样的想法!

  阎王错愕,却阻拦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将率领十万阴兵奔赴酆都。

  他为此懊恼良久,以为这位为了保护黎民而抗争到生前死后的战将,就要死在酆都之下,成为酆都护城河上的又一块砖石,昭示酆都的强大,震慑其余鬼神。

  却没想到……

  阎王轻轻敲了敲手中折扇,他微微敛眸,唇边勾起笑意:“因为世有不平,所以心怀悲愤,因此反抗天地,从无乖乖受死一说……他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于是即便是天地大道,也要为他让行。”

  酆都认可了邺澧的道,于是在最初那位北阴酆都大帝死后,新的酆都昭示着邺澧的道,拔地而起,取旧酆都而代之,重新规划阴阳与生死的规则。

  他不满规则,反抗规则。

  于是,他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

  并且,因为邺澧的道压过了旧酆都,所以另一项本来不属于酆都的权柄,也从大道之中剥离出来,赋予了邺澧。

  酆都曾经立于死亡之地,执掌一切死亡,就连地府和城隍在酆都这样的庞然大物之前,也渺小如蝼蚁。

  若不乖乖听命,就只剩下被酆都碾压成齑粉的结局。

  可邺澧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作为新的酆都之主,邺澧执掌死亡与审判,拥有判定世间一切生魂死魂的权力。

  但新酆都,却把死亡的权力,让度了一半给其余各方。

  酆都和地府,从此成为了互相牵制制衡的两方。

  魂魄死亡后的去留,不再是某一方的一锤定音,若鬼魂心有不满,便可向酆都寻求再一次的审判。

  邺澧主动后退,明明酆都才是真正的与天地共同诞生的鬼都,但地府却反而更加广泛为人所知,成了最常在人间被生人看到的存在。

  很多人只知地府,却不知酆都。

  阎王也曾对邺澧的做法极为错愕,不明白为何邺澧会如此做。难道是战将以人身成鬼神,对鬼神之事不熟悉,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吗?

  可漫长岁月之后,阎王站在地狱之上,忽然明白了邺澧当年的做法。

  酆都让权,因此死亡得以新生。

  如以往那位北阴酆都大帝一样独自论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此之下,鬼魂有了得以伸冤的机会。

  那些被奸人所害,枉死的鬼魂,它们心怀有怨恨和执念,想要再看一眼自己的亲朋爱人,即便死亡也想要为自己报仇,让杀害了自己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它们不甘心死亡,它们怨恨死亡,但这绝不是随意将它们简单归类于恶鬼,然后扔进酆都苦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