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皇帝觉醒后_作者:浮白曲(104)

还有士兵行军打仗,只能吃干粮,肉类因无法长期保存,几乎都吃不到。学会肉类腌制方法能让士兵吃上肉,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多谢。”陆雪朝说。

随从会意,递上一沓银票。

农夫受宠若惊。他只是讲了对他而言是常识的腌制方法,竟能得到皇后殿下一声谢,还得到这么多赏银。

陆雪朝将做法仔细记下,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农夫拿着赏银脚步飘忽地走了,周子琰也要告退,陆雪朝就道:“周公子留步。”

周子琰脚步一踉跄。

皇后殿下竟然还记得他?

虽说昨日才见过,但今日见面以来,皇后殿下只字不提衙门上的事,一心问烧饼腊肉,他还以为皇后殿下忘了他是谁呢。

“殿下还有何疑问?”周子琰拱手道。

陆雪朝说:“你参加了去年八月的乡试。”

周子琰颔首,苦笑道:“是,只是草民才疏学浅,未能中选……”

“不是你才疏学浅。”陆雪朝道,“你是乡试解元。”

周子琰一怔。

解元,就是乡试第一名。过了乡试,就算是举人身份,可以参与之后的会试,以及最终的殿试。

但他分明落榜了。

“钦差查出的证据。”谢重锦淡淡道,“那刘瀚章卖官鬻爵,任命知县全靠买卖,不问功名。长黎律例,除非朕亲自任命,无功名不得为官,亦不得捐官。这些人的官位来路不明,他为瞒天过海,就偷梁换柱,将中举考生功名替换给买官之人,如此,买官者就有了功名,真正的考生名落孙山。你不是第一个被顶替的,却是如今唯一一个还活着的。”

张知县这官也是顶替来的。周子琰的功名则被换给了隔壁知县。这一帮人同流合污,张知县执意在全镇人为周子琰求情的情况下仍判他死罪,就是存了灭口的心思。

自然,曲陵知府和张知县只是个开头,江南官场从根就烂透了,不必谢重锦亲自去审,钦差就会一一查办。

周子琰倒吸一口凉气。

唯一还活着的……意思就是其他被顶替的考生全被灭了口。

如果不是陛下和皇后殿下来了,他怕也是那至死都不知道自己被换了人生的亡魂一员。

“朕恢复你举人身份,任命你为新秋凌知县。你可愿意?”谢重锦问,“若不愿,就等下轮科考……”

“草民愿意!”没等谢重锦说完,周子琰便回答道。

七品知县官位不大,要管的事却不少,一个好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反面教材……看张知县就知道了。

周子琰是土生土长的秋凌人,因正直热心,本就深受本地百姓喜爱,让他来做秋凌知县再适合不过。

但谢重锦还是考虑到了周子琰的意愿。

周子琰只参与了乡试就被顶替名额抓进大牢,没有机会参与接下来的会试殿试。如果他继续考下去,万一得了前三甲,是可以直接在朝廷做五品官几步的。

七品和五品,起点大不相同。知县能往上爬的机会少之又少,做出再好的政绩,朝廷也看不到。多少人做了一辈子芝麻官,都没机会再爬上一品。

谢重锦看过周子琰的文章,他绝不会止步一个举人。若想继续考,他会另外派人来当知县。

周子琰却毫不犹豫答应了。

“哦?”谢重锦挑眉,“你难道不想去玉京,做个大官,造福万民?”

秋凌镇地方太小了,小得看不见前途。

“陛下和皇后殿下是人中龙凤,心怀天下,造福万民。”周子琰耿直地笑了笑,“草民自小想读书做官,是为了让家乡离开贫困,不是为了离开贫困家乡。”

“草民绵薄之力,能造福一方百姓便好了。”

第44章 抽背

周子琰离开时斗志昂扬,仿佛要大展宏图一场。

谢重锦望着他兴高采烈离开的背影,等人彻底走远了,才道:“我又想起你那回考试了。”

陆雪朝一听,也跟着想起那桩旧事来。

不同于夜郎国做官是世袭制,平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话语权全部牢牢掌控在皇室贵族手里。长黎施行科举制,在天下广开私塾书院,让所有出身不那么显贵的人都有机会靠读书改变命运,跨越阶层。贵族大臣家的子嗣若是不成器,考不上功名,也不能入朝为官,只靠祖上庇荫,不出三代就会没落。

所以长黎极度崇文,无论官宦人家还是平民百姓,对陆雪朝这种学神般的存在都推崇到极致。

陆雪朝是丞相之子,生来就在顶层,所接受的教育也远远超过普通人家。他若只是考个状元,倒也得不到如此崇敬,毕竟状元每届都有,算不得稀奇,平民状元还更要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