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明白了。”九尾将回执发给方震。
这时候外面传来动静,林熄出了休息区,外面研究员们脚步匆匆,希顿拉响了全船灾难预警,霎时间红色的警示灯光覆盖了城市上空,九尾获取了中控台数据:
“首席,海水温度局部快速升高,已经接近沸点,洋流异常环状流动,全船进入防御状态,检测到正前方形成超大型海底旋涡,距离旋涡中心还有1000米,800米……”
第165章 海底风暴
海神波塞冬号属于超级海洋城市, 吨位连鲲鹏号都要望而生畏,在距离旋涡中心这么近的距离根本无法紧急制动。
且在雷达的探测中,他们正在跟随旋涡快速接近旋涡中心, 一个足以牵动波塞冬号的大型旋涡, 其威力可见一斑。
周围的研究员已经坐上安全座椅, 波塞冬下令全面推进, 汹涌的海水在冰面下发出隆隆的可怖响声, 波塞冬号的驱动器融化了周围的冰面, 却依旧不能够摆脱旋涡。
很快,波塞冬号的驱动系统发出了高温预警,过高的热量带来的是更浓厚的海雾,灯塔已经毫无用处。
在强势的海浪下, 连庞大的座头鲸都跟着左右摇晃, 船身外部的监控传输回画面, 翻涌海浪形成数百米高的水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旋涡巨大的吸力下, 海啸重叠交错,形成了一股直冲天际的水龙卷。
骇人的惊涛巨浪席卷了包括波塞冬号在内的周围一切事物,四分五裂的浮岛砸在波塞冬号的金属防护层上,发出巨响, 连周围的台风都不能幸免, 被卷入水中成为旋涡的动力,海水沸腾, 海雾弥漫,一次超强海底风暴形成了。
希顿希顿取代了研究员的位置,仍旧企图将波塞冬号带出旋涡, 机械巨兽在洪流中撞碎了沿途的冰山,船体温度在沸水中快速升高,连城市灯光都开始忽明忽灭。
“3号驱动器失效,4号驱动器失效。”
“警告,即将进入洋流密集区,警告……”
希顿暗暗骂了一句,在倾斜的控制室中将自己固定好。
下一刻,波塞冬号检测到海底强电磁脉冲,紧接着,在强势的电磁干扰下,波塞冬号的控制系统完全失效。灯带爆炸,在黑暗中只能听到船员们的惊呼声,一片黑暗中,波塞冬号被卷入旋涡中心。
***
一阵剧烈的动荡后,供能逐渐恢复,城市应急灯亮起,中控区恢复运作。波塞冬号失去了下方6个摄像头以及部分海豚,但影响不大。
九尾也恢复了连接线路,外部画面显示他们被旋涡带到了山脉的另一侧,刚刚经历过风暴的山脉犹如一条不见首尾的蜿蜒巨蛇,匍匐在海底尚未平息的泥沙中,若隐若现。
周围有零散的陆地碎片与海底垃圾,变异的深海荧光鱼群从不远处沉船的船舷中游过。
部分监控的视野被茂密的海底丛林遮挡,九尾利用幸存的海豚传输回的数据,初步分析地形,制作了风暴后的新地图,发现波塞冬号呈76°倾斜,正卡在两条海底山脉之间。
九尾放大了城市正下方的画面,一条深不见底的海沟犹如将地球撕裂,横在他们正下方,周围还不断有垃圾与石块往下滚落。
希顿重新启动路线检索,手动驾驶波塞冬号,希望用驱动器将波塞冬号推离,但卡的太紧,城市边缘嵌入周围岩石层,强行推离会使边缘断裂。
“检测到船体周围水温持续异常,高于同深度下正常水温。”
九尾反馈道,贺硝给林熄解开了安全带,把他扶起来:“没事吧?”
林熄轻声回“没事”,转而看向九尾:“能检测到加热源吗?”
“附近移动雷达较少,数据不足以支撑计算。”九尾说:“只能确定热源不在附近。”
“再放一批德菲纽斯,深入海沟。”波塞冬下了命令:“局部温度快速升高,附近一般有岩石裂口。”
九尾继续分析地形,片刻后说:
“海底地形改变了。”
几人看向中控台,只见九尾调出了先前模拟的海底山脉立体图,拉过刚才制作的地图面板与之重叠。
很快,众人发卡住他们的这两座山脉先前并不存在,这意味着这两座山脉并不是几百年来都静静地爬伏在海底,而是在刚刚的海底大风暴中形成的新兴山脉。
同时,下方深不见底的海沟也没有出现,显然这条海沟也是海底风暴中的新生产物。九尾继续放大新地图,显示下方海沟的宽度大约为42,221米。
很快,海豚雷达完成了的初步探索。结果与九尾的计算相吻合,波塞冬号正卡在一条全长1029千米,平均宽度50.66千米,深度未知的短而宽的海沟上方。
“现在我们变成亚特兰蒂斯了。”贺硝耸肩。
随着深入勘测,海豚们在海沟略深处的岩壁上发现了新生的岩浆岩。
这说明波塞冬推测的没错,此区域岩层脆薄,刚才的海底风暴造成岩石层断裂,下方软流层喷发。灼烫的岩浆使得波塞冬号下方局部水域温度异常升高。
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海底风暴一般由洋面持续的恶劣天气诱发,但在波塞冬号遇到大旋涡之前,附近海域除了气温极低,没有特殊异常。
诸如台风群、暴风雨等极端天气都没有出现,刚才的大旋涡如同凭空产生。
旋涡上方没有诱因,九尾将关注重心放在了旋涡下方的岩浆断裂带:“10分33秒之前,中控台收到了一段强电磁脉冲,也正是这段电磁脉冲导致了刚才中控台断联。”
然而海底并不会凭空产生这么强的电磁脉冲,原因只可能是两个,某种能够产生电磁波的变异生物,或者人为进行的电磁干扰。
但无论哪一种,要发射出能够使岩浆层产生大裂口,甚至掀起能够将波塞冬号裹挟的海底风暴,都不容易。
“如果电磁脉冲由生物发出,那么应该是某种变异生物或融合基因生物;如果是人为干扰,那附近一定有某种高科技设备。”九尾说。
海豚们在海沟更深处的岩壁着陆,机械臂采集了岩石样本,发现这些位于深处的岩浆岩比上方的岩浆岩形成时间更早,远远超出众人的预料:
“下方的岩浆岩形成于史前时期。”
这似乎说明几百万年前这里发生过另一次排山倒海的海底风暴,造成岩层大面积断裂,形成了这些更早的岩浆岩。
正此时,雷达又有了新发现,九尾分析片刻:
“下方的断裂带不是海沟。”
数据表明,这些岩浆岩总体并不是呈带状分布,而是围绕着波塞冬号附近的山体自上而下堆积,越往下,岩层宽度越宽。
而习惯上对海沟的定义是深度超过5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海沟两侧岩层应当陡急,而不是聚拢形成锥状堆积。
海豚们带回了新旧两种岩石样本,九尾发现这种岩石堆积状态与另一地形更加吻合:
“目前我们位于原生大陆板块的挤压俯冲地带,这里是一处史前形成的火山体,并且是一座历史记载中没有活动的海底死火山,波塞冬号所处的位置就在环形火山口。”
由于陨石碎片的撞击,各大陆板早已七零八落,神州将原来的六大板块成为原生板块。
资料库的海底地形图鉴里没有收录这座死火山,九尾当即将其记录在册,编号V1-002-474,简称V474。
另一边,波塞冬的研究员们报告异常,表示刚才采集的新岩石样本中含有微量MZ2-847粘合剂。
这是各大公司常用的分子粘合剂,可以很好地加固建筑材料,神州的琼楼玉宇环线就使用了MZ2-478作为合金的加固剂。
自然形成的岩石中不可能出现这种物质,说明这些新生的岩浆岩属于人造岩石,综合刚才得到的种种信息,九尾下了结论:
“实验室对原生岩浆岩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它们大约形成于182万年前,这是V474主体形成的时间。根据MZ2-478的老化程度可以确定合成岩制造于第一纪元74年,它们封闭了火山口。”
“之后这些合成岩石与周围海底自然岩石形成完整的岩层。刚才的海底风暴造成上方人造岩石层断裂,原生火山口露出。”